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6831.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空參軍闕千纂太宰府將程農王恬等謀剋。二年八月一日夜起兵攻宫門晨掩太宰江夏王義恭分兵襲殺諸大臣。以闍為天子。事發覺凡黨與

死者數十人僧達屢經狂逆上以其終無悛心。因高闍事䧟之下詔曰王僧達餘慶所鍾早登榮觀輕險無行。暴於世談值國道中艱。盡室願效甄

其簿誠貫其鴻慝爵遍外内身窮榮寵。會無在泮食椹懷音。乃協規西楚志擾東區公行剽掠。顯奪凶黨。𠋣結羣惡。誣亂視聽。朕每容隱。思加蕩雪

曾無犬馬感恩之志。而炎火成燎原之勢。涓流兆江河之形。遂唇齒高闍契規蘇寳搜詳妖圖。覘察象緯。逮賊長臨。梟餘黨就鞫咸布辭獄牒。宣言

虛市。猶欲隱忍。法。為情屈。小醜紛紜。人扇方甚。矯構風塵。志希非覬。固已達諸公卿彰于朝野。朕焉得輕宗社之重。行匹夫之仁。殛函誅邪。聖典所

同。戮諷翦律。漢法攸尚。便可收付廷尉。肅正刑書。故太保華容文照公弘。契闊歷朝。綢繆春遇。豈容忘兹勲德。忽其世祀。門爵國姻。一不貶絶。於獄

賜死。時年三十六。子道琰徙新安郡。前廢帝即位。得還京邑。後廢帝元徽中。為廬陵國内史。未至郡卒。蘇寳者。名寳。生本寒門。有文義之羙。元嘉中。

立國子學為毛詩助教。為太祖所知。官至南臺侍御史。江寧令。坐知高闍反。不即啓聞。與闍共伏誅。南史列傳。路瓊之。太后兄慶之孫也。宅與僧達

門並嘗盛車服詣僧達僧達將獵已改服瓊之就坐僧達了不與語。謂曰。身昔門下騶人路慶之者是君何親遂焚瓊之所坐床太后怒。泣涕於帝

曰我尚在而人陵之。我死後乞食矣帝曰瓊之年少無事詣王僧達門見辱乃其冝耳。僧達貴公子豈可以此加罪乎太后又謂帝曰我終不與王

僧達俱生。

王孚安福志孚有學業志行見稱州里。宋元嘉初。沈邵為安成相莅任未幾而孚卒邵贈以孝廉。板教曰前文學主簿王孚。行潔業

淳棄華息競。志學脩道。老而彌篤。方授右職。不幸暴亡。可假孝廉檄薦以特牲。緬想遷陵。以遂本懷。

王融齊書列傳。融。字元長。琅邪臨沂人也。祖僧達。中書令。曾高並台輔。僧達答宋孝武云。亡父亡祖。司徒司空。父道琰。廬陵内史母

臨川太守謝惠宣女。惇敏婦人也。教融書學。融少而神明警惠。博涉有文才。舉秀才。晋安王南中郎板行參軍。坐公事免。竟陵王司徒板法曹行參

軍。遷太子舍人。融以父官不通。弱年便欲紹興家業。啓世祖。求自試曰。臣聞春庚秋蟀集候相悲露木風榮。臨年共悅夫唯動植。且或有心。况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