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6837.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姓拓王氏爲鄜州。剌史。武成末。除匠師中大夫。轉載師。保定二年歴安襄二州總管。位柱國。入隋終於汴州剌史。論見前王罷傳後

王軌周書列傳。軌。太原祁人也。小名沙門。漢司徒允之後。世爲州郡冠族累葉仕魏。賜姓烏丸氏。父光。少椎武。有。將帥才略。每從征

討頻有戰功太祖知其勇决。遇之甚厚。位至驃騎。開府儀同三司。平原縣公。軌性質直。慷慨有逺量。臨事彊正。人不敢干。起家事輔城公。及

高祖即位。授前侍下士。俄轉左侍上士。頗被識顧。累遷内史上士。内史下大夫。加授儀同三司。自此親遇彌重。遂處腹心之任。時晋公護專政。高祖

宻欲圖之。以軌沉毅有識度。堪屬以大事。遂問以可不。軌賛成之。建德初。轉内史中大夫。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又拜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封上黄縣

公。邑一千户。軍國之政皆參預焉。五年。高祖總戎東伐。六軍。圍晉州。剌史崔景嵩守城北面。夜中宻遣送𣢾。詔令軌率衆。應之。未明。士皆登城鼓噪。

齊人駭懼。因即退走。遂克晉州。擒其城主。特進海昌王尉相貴俘甲士八千人。於是遂從平并鄴。以功進位上大將軍。進爵郯國公。邑三千户。及陳

將吳明徹入𡨥。吕梁徐州揔管梁士彦。頻與戰不利。乃退保州城。不敢復出。明徹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艦於城下。以圖攻取。詔以軌爲行軍揔管。

率諸軍赴救。軌潜於清水。入淮口。多竪大木。以鐵鎖貫車輪。横截水流以斷其船路。方欲宻决其堰以斃之。明徹知之懼。乃破𤦵遽退冀。乗决水之

勢。以得入淮。比至清口。川流已闊。水勢亦襄。船艦並礙於車輪。不復得過。軌因率兵圍而蹙之。唯有騎將蕭摩訶以二千騎先走得免。明徹及將士

三萬餘人。并器械輜重。並就俘獲。陳之鋭卒。於是殱焉。高祖嘉之。進位柱國。仍拜徐州揔管七州十五鎮諸軍事。軌性嚴重。多謀略兼有吕梁之捷

威振敵境。陳人甚憚之。宣帝之征吐谷渾也。高祖令軌與宇文孝伯並從軍中進取。皆委軌等。帝仰成而已。時宫尹鄭譯王端等。并得幸帝。帝在軍

中頗有失德。譯等皆預焉。軍還。軌等言之於高祖。高祖大怒。乃撻。帝除譯等名。仍加棰楚。帝因此大銜之。軌又嘗與小内史賀若弼言及此事。且言

皇太子必不克負荷。弼深以爲然。勸軌陳之。軌後因侍坐。乃謂高祖曰。皇太子仁孝無聞。又多凉德。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以論是非。陛

下恒以賀若弼。有文武奇才。識度宏逺。而弼比每對臣深以此事爲慮。高祖召弼問之。弼乃詭對曰。皇太子養德春宫。未聞有過。未審陛下何從得

聞此言。既退軌誚弼曰。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何得乃爾翻覆。弼曰。此公之過也。皇太子國之儲副。豈。易攸言。事有蹉跌。便至㓕門之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