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386.pdf/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主服大功者。其日晡。臨而止。小功以下一舉哀而止。。爲宗戚良娣與。爲諸王妃主同。爲良媛以下一舉哀而止。宋制。爲祖父母父母舉哀於外氏私

第。其。爲外祖父母以下則素服。詣哀次哭十五舉音。 東宫妃。爲祖父母父母成服 唐制。皇太子妃。爲祖父母父母成齊哀期之服。並設位於舉

哀别殿。其日妃即位服哀。哭盡哀。退舍别殿。日晡哭如初。既成服之明日乃奔䘮。爲外祖父母無成服之制。而。臨䘮則隨時禀㫖。其儀與奔䘮同。宋

制。爲祖父母父母成服。並於外氏私第。設次於正寢東階下。皇太子妃至詣次。服素服。哭十五舉音。爲外祖父母成服之制無所考。 乘輿。爲王公

大臣舉哀儀注 凡王公薨。訃報太常司告示百官。拱衛司前期於西華門内壬地設御幄南向。陳御座於正中。上置素褥。侍儀司設訃者位於御

幄前之南。設文武官陪哭位於幄前。東西相向。奉慰位於訃者位之北。北向。設賛禮二人位於訃者拜位之北。東西相向。引訃者二人位於賛禮之

南。東西相向。引文武官四人位於文武官之北。東西相向。其日。拱衛司俻儀仗於 奉天門奉迎 車駕。引禮引文武官百官素服。由西華門入就

陪哭位。引訃者亦由西華門入。立位于西南。侍儀版奏外辦。皇帝素服未與詣幄。儀仗分列於幄前之左右。和聲即陳樂於御幄之南。設而不

作。太常𡖖於幄西跪奏。某官來訃。某年。某月。某日。臣某官。以某疾薨。請舉哀。 皇帝哭。右十五聲文武官在位者皆哭。其哭音隨上爲節太常𡖖跪

奏。請止哭。 皇帝止哭。百官在位者皆止哭。引禮引文武官就奉慰位北向立。引班首詣 御前唱跪。賛禮同唱跪。班首及百官皆跪。班首奉慰。引

禮同賛禮唱俯伏興。平身。班首及百官皆俯伏興。平身。引禮引文武官分班立。引禮引訃者就拜位。賛禮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引禮引

訃者退。太常𡖖跪奏禮畢。 皇帝興御興還宫。引禮引訃者。及文武百官以次出。東宫爲王公舉表儀同。但設幄於東宫西門外。陪哭者皆東宫官

屬。乘與受蕃國王訃奏儀注 凢蕃國王薨。使者訃奏至 京。太常司告示有司。拱衛司前期於西華門内壬地設 御幄南向。陳 御座於正中。

上置素褥。侍儀司設訃者位於 御幄前之南。設文武官侍立位於 幄前東西相向。設賛禮二人位於訃者拜位之北。東西相向。引訃者二人位

於賛禮之南。引文武官四人位於文武官侍立位之北。東西相向。其日。拱衛司備儀仗於 奉天門外奉迎 車駕。引禮引百官素服由 西華門

入。立於 御幄前之西。侍儀奏外辨。 皇帝素服乘興詣幄。儀仗分立於幄前之左右。和聲即陳樂于 御幄之南。設而不作。太常𡖖跪奏。某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