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14.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家及籍吏之産。二百有七石助焉。合之為千石。盖是倉也。自経始以訖于成且十年。嗚呼。其亦難矣。古之治民者。既擇其人。復久其任。盖教化惠養。

皆由漸致。非一朝一夕之所能為也。今君治瀏。修其善政。磨以𡻕月。始克大備。然則欲求課吏之法。觀諸此而已矣。雖然。基之難。繼之尤不易也。夫

千石之米。半直予民。𡻕可得錢百萬。百萬之錢。善賈市田。𡻕可得七十斛。雖拙者能之。奚而不易。嗚呼。孰知有志者之寡乎。中庸曰。文武之政。布在

方冊。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又曰。夫政也者。蒲蘆也。莆葦於地。最為易生。人存政舉。其易如此。然而方策所布。卒無能舉之者。奚其易。

来者而能慨然仁以自任曰。天下無一物而非吾之所當愛。無一事而非吾之所當為。况兹邑吾所以庇身者乎。夫如是。則政之息也。非所患矣。不

然。而曰簿書期會。吾救遇不暇其他。又不然而曰倉不啻足。𡻕稔何為。糴緡而入。姑將以應急符牣𡸁橐可也。則是民賊而已矣。塗君以余與聞乎

此。屬記成事。言不厲。則警不深。乃舉二端以告使来者擇焉。塗君名㓜醇。家學其懿。故其為政知所先後云。莆陽志平糶倉。在子城西。紹定六平太

守曾公用虎剏。今編修劉公克荘為之記。曰平糶倉者。太守寳章曾公之所作也。公在郡三年。蠲弛予民以鉅萬計。至是復捐楮幣萬六千緡為糶

本。益以廢寺之榖。寺之産及五貫。而糴民不與也。倉之政擇二僧而付吏不與也。糴視時之價。不抑也。糶視糴之價。不增也。别儲錢楮二千緡備折

閲。又撥廢寺錢𡻕三百緡供縻費。𡻕儉價長。則發是倉以權之。𡻕豐價平。則散諸寺易新榖而蔵焉。其纖悉載規約。而建置大指如此。郡人歡呼雷

動。更相賀曰。異時富家南船迭操榖價低昻之柄。以制吾儕之命。今公為民積榖五千斛。富家之仁者勸。鄙者愧。南船亦不得擅龍斷之利矣。非可

賀也。夫先王委積之法逺矣。熟而歛。饑而散。李悝之法也。賤而糴貴而糶。耿壽昌之法也今之常平是也。貸其本。取其息。荆公所謂周官之法也。今

之社倉是已。然艮齋魏公猶以二分之息。咎朱文公以為祖金陵之餘論。公為是倉。忠厚惻怛。有常平不費之惠。無社倉取息之謗。純乎仁義而

不以一毫霸政參之矣。或曰。不有常平乎。曰常平之遇𡻕豐也。不易而腐也。易而無所受也。是倉則不然。其易也無害於僧其糶也有利於民常平

以使者典領去民逺而不時發也。郡縣去民近而不敢發也。是倉屬於郡而不屬扵使者也。掌乎僧而不掌乎吏也。守以規約而不守以文法也。廣

先賢之遺意。輔常平之不及。不在兹乎。或又曰。艮齋之論。髙矣美矣。其後艮齋之倉先廢。而文公之倉不獨建人守之。徃徃達於天下郡邑。則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