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14.pdf/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府鉛山縣志廣平倉。在鉛山縣西城内廣平府志倉在府治東北洪武二年創蓋。設大使一員。副使一員。攢典一名。廣貯倉

梧州府古藤志廣貯倉在州治西南。廣禄倉奉議縣志廣禄倉。在城内之南。廣有倉大名府志廣有

倉。在府治北洪武五年創蓋。為本府收支粮斛數少。今正官提調管鑰。永濟倉應天府上元縣志永濟東倉。在羅帛市江

寧縣志永濟西倉。在鹽倉街。舊江東書院基也。金華府志永濟倉在府治西。東縣志永濟倉。在南八隅。即舊貢院基。順德府志永濟倉。在思順坊洪

武二年創蓋設大使一員。副使一員。攢典一名永利倉宋未晦庵集浦城縣永利倉記浦城縣遷陽鎮永利倉者故提舉

常平公事黄侯某之所為也。聞之故老。某年中黄侯以鄉人奉使本道。奏立是倉。其里中𡻕時歛散以賑貧乏。且使鎮官兼董其事。行之累年。近村

之民。頗頼其利後以兵亂。廢熄無餘。𡻕或不收民輙告病。於今若干餘年。而吏部之調鎮官。猶襲故號也。中間知縣丞王君鉛。視邑之仁風諸里社

倉。頗有成効。欲取其法以復此倉之舊而議不克合今知縣事括蒼鮑君敬叔之来乃復有請。而使者吳興李侯沐深然之。扵是鮑君得致其役。營

度故壤。築倉若干楹。不日告成略如舊制遂移縣庾之粟若干斛以貯焉夏發以貸。冬歛以藏一以淳熈某年社倉制𠡠從事。盖凢貸之所及者某

里某都之人。固皆有以望扵其後而無復凶年之慮矣。其所未及則亦欣然相告曰。是息滋而藏羡。其肯卒遺我哉。鮑君聞之。以書来告曰邑人之

情如此。不忍以無記也。予觀黄侯當日之權足以制一道。而其後為此。乃僅足以䘏其鄉鄰盖未𡮢不歎其心之仁而病其不廣。以今推之。則未必其

勢之有不能也是安得以今日社倉之法告之哉。若李侯鮑君之是役。則既足以使黄侯之心愈乆而不泯。而又能承天子之詔以廣其惠扵無窮

是皆可書也已。獨後之人能推所餘以遍乎其所未及則有未可必者。故特為之書其本末而并以告焉。庶乎有所考而不亡也。紹熈五年。夏四月

己酉朝散郎袐閤修撰新權發遣潭州主管荆湖南路安撫司公事朱熹記建安府浦城志永利倉。在遷陽鎮取縣二十五里建炎兵火。今存故址。

永盈倉路州志永盈倉在城西南隅。河南府志永盈倉。在登封縣西鳳陽府圖絰志滁州永盈倉二所一所在西北隅未蘇

坊北。一所在東南隅草場南台州府志永盈倉在府治東北二里。至和二年。孫守礪建洪武二年。於府治東一里。許增置倉四十一厫。比舊加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