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516.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西北三十五步。乾道六年閏五月奉朝㫖移置本縣今爲鹽倉詳見記杭州府臨安志都鹽倉在艮山門外紹興府會𥡴志鹽倉在縣西北二十步

見舊經四明續志鹽倉。在縣東五里設置倉厫三間。寧波府靳縣志鹽倉一所在西北隅。永豐門裏至元十三年。以後權貯稅粮延祐七年復爲鹽

倉。寧越志鹽倉。在郡治東廊。赤城志都鹽倉。在州東南二里。崇法院舊在報恩寺後又於子州裏置北倉。揚州府儀真志鹽倉。舊在小南門外西洲

之上。廢於兵火隆興二年郡守曾懷請于朝復之後江沙漲塞。舟行甚艱。淳熈三年提舉司徙其倉於州東。運河之北今在翼城内。東側福州府志

安撫司鹽倉 紹興初。帥奏置回易後始運賣官鹽。以寧越門内之東。舊。將官廨積貯號犒軍庫。乾道八年。轉運司行鈔鹽法。以合沙江南舊濟川

亭爲倉。尋罷鈔鹽。遂歸安撫司 鹽倉舊置于懷安縣東北之郭埕。歸附後移於閩縣南臺天寧寺之北。創公廨列厫廥。延祐五年運使朶兒伯臺。

重建倉𠫇增創厫廥。𡻕收各場鹽貨崇安志鹽倉。在縣西。二百餘步。簿𠫇之側。建安志鹽倉。在縣東三十步。又鹽倉。在縣中門外西偏臨江志鹽倉

舊在軍資庫内今移在庫後别門延平志鹽倉。在省倉南。董守洪亦委鄭僉重修前有水池。以備不虞。漳州府志鹽倉。在清漳門内。前有池曰鹽倉

池。倉𠫇三間。旁列兩厫。東西兩廊。各兩厫。年納吴慣沐瀆中𣑭三團鹽發賣在城鄉村一十五鋪。及龍平水頭二大鋪與汀。贑客旅通販司理掌之

淳祐己酉。守章公大任更新之。莆陽志鹽倉。在縣中門外之西偏。國初。轉運司儲鹽敷給諸縣聽民自買。故逐縣各置倉。其後又有産鹽浮鹽契鹽

産鹽。隨産髙下敷之每産錢百文。紅鹽三斤。浮鹽。漁鄴户以船之大小爲差。契鹽每交易錢一貫買鹽四斤。初只本錢九文一斤後增至二十一文

政和以來公家匱之。無鹽本錢。支與亭户。亭户所輸不及額官無鹽可支而倉尚存永平府志鹽粮倉。在樂亭縣新橋海口。洪武八年。盖造收貯。海

道客商。中納鹽粮。轉運赴府倉。以供軍用。滄州志大通鹽倉。在運司西南洪武三年創盖。通川志支鹽倉。在城内之西南隅。掌支發灃陽志鹽倉二

其一在車渚鎮市。其一在安鄉縣。瑞陽志鹽倉。在都倉之右。後改爲州學今爲路學。吉水志鹽倉。在東門嶺之趾。今廢章貢志鹽倉。舊有之。後廢。今

孝義坊。名鹽倉巷。臨川志鹽倉。舊在州學南。後廢紹定間置大通倉於感化坊。端平廢爲贍學房廊。冝春志茶鹽倉。在縣東百餘步。今廢南雄志鹽

倉。舊在保昌縣學之東。今廢潯江志貴州鹽倉通三厫。計一十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