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8165.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孔孟。先生曰。某不識明道。每見伊川說。學問某豈敢比先兄。由是推之。决無此語也。陸象山語録二程見周茂叔後。吟風弄月而歸。有吾與點也之

意。後来明道此意却存。伊川已失此意。元晦似伊川。欽夫似明道。伊川蔽固深。明道却通䟽。正叔在經筵。潞公入劄子要宰相以下聽講。講罷

諸公皆退。晦叔云。可謂。稱職。堯夫云真侍講。又一人云。不知古人告其君還能如此否。只為諸公欽服他。他又多忤人。所以後来謗生。因說正叔經

筵開陳。故及此所。論列有處記。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如伯淳莫將做天下一人看。曰固是。宋韓淲澗泉日記大程涵養。小程持守。見處固

有淺深。論辯處成就學者。惟大程有之。紫陽宗㫖明道言當元豐大臣共政。此事昨未巳𠹉。論之。然亦有未盡。今詳此事。乃是聖賢之用。義理之正。

非姑為權譎苟以濟事於一時也。蓋伊川氣象。自與明道不同。而其論變化人材。亦有此意。見外書胡氏所記易。傳於聧之初爻。亦有不絶小人之

說。足見此事。自是正理當然。非權譎之𥝠也然亦須有明道如此廣大規模。和平氣象。而其誠心昭著。足以感人。然後有以盡其用耳。常人之心。旣

不足以窺測此理。又無此等力量。自是信不及。設有信者。又不免以權譎利害之心為之。則其悖理而速禍也。為尤甚矣。此今之君子。所以不能無

疑於明道之言也。胡氏所記。尹公亦疑之。豈所謂未可與權者耶。邵子文晚著此書於其早歲之所逺聞者。年月先後。容或小差。若語意本末。則不

應全誤。且所謂二公並相。蓋終言之。召宗丞未行以疾卒。亦記其不及用耳。非必以為二公旣。相。然後召明道也。又謂邵録多出公濟。恐亦未然。蓋

其父子文體自不同也。天運不息。品物流形。無萬物皆逝。而已獨不去之理。故程子因韓公之歎而告之曰。此常理從来如是。何歎焉。此意已分明

矣。韓公不喻而曰。老者行去矣。故夫子告之曰。公勿去可也。以理之所必無者曉之。如首篇所云。請别尋一箇好底性来。換了此不好底情著之意

爾。及公自知其不能不去。則告之曰。不能則去可也。言亦頣夫常理而已。反復此章之意。只如此。恐不必於不去處别求道理也孟子雖多言存

養。然不及其目。至論養氣。則只以義為主。比之顔子。便覺有踈闊處。程子之言。恐不專為所禀與氣象。蓋所學繫於所禀。氣象又繫於所學。踈則皆

踈。宻則皆宻。唯大而化之。然後不論此耳。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孔子所謂為仁由己也。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程子所謂克己最難也。周子亦

曰。至易而行難。果而確無難焉。蓋輕故易。重故難。知其易故行之必果。知其難則守宜確。能果能確。則又可難之有。太極圖立象畫意。剖析幽微。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