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706.pdf/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法自東漢明帝時。流入中國。前代以來。非不禁絶。然終不可廢也。朕亦非有意絶之。所以不給度牒者。正恐僧徒多。則不耕者衆耳。不欲鬻度牃

淳熈四年十月。執政進呈江州置駐箚軍。因依趙雄奏。昨凖宣諭賣度牒非佳事。今湖廣總領所。歲有給降度牒定數。不知紹興年間。不曾給降。

亦自足用。豈紹興三十年剏置。以萬人為額之前。度牒初未行也。上曰。待以示三省。朕甚不欲給降度牒。當漸革之。聖政史臣曰。刺民為兵。鬻民為

僧。皆非古也。世變之極。兵民分為二致。兵固己病民矣。又因兵而財用不足。藉度牒以給之。一人為兵。供之者十人。既未能革養兵之弊。又敺民以

棄南畆。游手日衆。農民日削。可不念哉。聖語首及於此。其意深矣。已上三事。兩朝欲滅僧籍。以寬民力。臣升之釋曰。國初僧尼之籍六萬。至道之

初。泉州未度者四千。太宗聳然憂之。特加約束。富弼釋其事。謂今祠部之籍。三十四萬。四民被蠹深矣。得不為之節制。稍减其數以息民力。臣嘗以

其說而參之孫洙經緯策。則謂寳元中乃四十四萬。慶曆七年惟三十一萬。盖歲度不過千百。而物故者常浮數倍。至和初年。歲度猥加一倍。竊惟

國家未能盡除廢。而復培益之也。且謂宗室妃主。而請度僧造寺。唐景雲中太平安樂之亂制也。大臣而請度僧造寺。大曆中王縉元載之惑於左

道也。朝廷清明。大臣守法度。宗室妃主無驕亂。不願襲景雲大曆之弊也又謂不耕織而衣食於民。天時有水旱。賦役有蠲復而浮圖之食取是馬。

此天下所以大困匱者此也。元祐中有殿中侍御史岑象求者。亦請思祖宗之美意。立崇飾塔廟之禁。罷兩府貴戚得造寺度僧之制裁歲度撥放

之額。立常住計口占田之限。即三者之說而推之。或可以漸减游惰而歸耕農。省浮蠹以寬民食。在先朝且未能盡革。况今之主國計者。無一事非

借助於此。曰和糴。曰科。曰買工役。九取諸下以供上。而上之所以償之者。舍是殆無策也是三者之說亦惟止泛濫於末流。僅賢乎日增月益。驅天

下之民。蕩然而不知止者。若夫明先王之道以道之。脩禮義之本以勝之。則有韓愈歐陽脩之說在。宋史張洞判祠部時。夫下户口日蕃。民去為浮

屠者泉。洞奏至和元年。勑增歲度僧舊勑諸路三百人度一人。又交武官内臣隤墓。得置寺撥放。近歲滋廣若以動勞宜假之者。當依古給户守塚

禁毋樵採而已。今祠部至三十餘萬僧。失不裁損。不勝其弊。朝廷用其言。始三分减一。遼史聖宗紀。開泰五年十一月。詔汰東京僧。元史至元三十

年十月。僧官總統以下。有婁者罷之。至順二年。太禧宗禮院臣。言累朝所建大萬安等十寺。舊糶僧三千一百五十人。歲例給粮。今其徒猬多。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