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8841.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六書故傳曰一一蕕。十季尚猶有臭艸之臭者。爾雅曰莤蔓方。郭氏曰一名軒于江東舊。說文曰。水邊艸。本艸曰。生水田中。侶結縷葉。長伯

田。令臭胵艸。又名水生艸。細葉黄考。歐陽德隆押韻釋疑夷周切。郭守正紫雲韻亦薰蕕釋行均龍龕手鑑音由亦作莜。楊桓六書統喻母。統

聲蕕𦽈隷熊忠韻會舉要羽次濁音趙謙聲音文字通諭九切作𦽈非韻會定正字切喻鳩喻寅延蕕。

集韻見杜从古集篆古文韻海徐鉉篆韻六書草統書鮮于樞見草書集韻

薰蕕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注薰。香草。蕕臭草。言香臭其處。則香不臻臭。猶善不勝惡善易消。惡難除也。甕牗閑評

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此二句可作。又音而不音。則非也。蕕字本是平聲。而可音又者。如太玄聚首鼎血之蕕。九宗之好。好有許候切。則蕕字當

音又字矣。臭字本是去聲。而可音抽者。以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孚有房尤切。則臭字當音抽字矣。宋趙湘南陽集薰蕕論。

傳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說者以爲人之善惡可染而成也。造物者雖一木一草莫不禀性於天。苟可易之。則天之性無後盡矣。然則人之所

禀。莫非一氣。非一性言乎。其要則上中下明矣。考乎其微。則賢不肖别矣。薰蕕之說。可以下而不可以上。可以不肖。而不可以賢噫。上之性仁義忠

信也。下之性詐佞回邪也。賢之道本仁義。不肖之情本詐僞。是仁義可爲詐佞乎。是回邪可爲忠孝乎。是賢可爲不肖乎。若性之賢近賢。然後賢。性

不肖近不肖。然後不肖以此爲薰蕕庶幾也若谓賢近不肖。而卒能不肖。不肖近賢。而卒能近賢鮮矣。然則薰蕕有臭。以其親也。親之至。莫出於君。

臣父子兄弟也。如可染之則堯也子不復有朱。臣不復有鯀。舜也父不復有瞍弟不復有象子不復有均鯀不復有禹。禹之末。不復有桀。湯之後。不

復有受受之兄弟。不復有箕子。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不復有管蔡。管蔡之兄。不復有周公若聖與仁。孰出乎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也惟不肯暴亂。孰

如乎朱均瞍鯀桀紂管蔡也堯舜不能薰於朱均瞍鯀不能蕕於舜禹。受不能感於箕干管蔡不能易於周公周公復不能受其兄弟是豈聖賢不

受於父子兄弟也受之於天計之於生不能易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尚不能易而况於他人乎或問薰蕕之性臭也謂之十年有臭其亦不精矣

如其折之則可曰臭之草近乎一薰必聞其馨不馨之草近乎一蕕。必聞其臭是不馨不臭之性。猶中人居上下之間𨿽不必臭可也惟上智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