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979.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逺祖漢建威將軍邁。不為王莽屈。其子稱避地河右。故泰稱之。此事今粗見於姓家。然則隋唐以前史記。漢書之外。别自有書。李翺乃言讀前漢與

後漢書。生熟如何。蓋屢更兵亂。載籍焚毁。他書多不存。其存者又以。非文句所資。不暇熟讀。如翺尚然。是又可歎也。司馬裔辭封趙肅。傅。元日

行朝禮。非有封爵者不得預。不知用何典故。蘇亮。綽。從兄。綽文章稍不逮亮。至於經畫進趣。亮又减之。故世稱二蘇。柳虬論史。謂漢魏以還。宻

為記注。徒聞後世。無益當時。故著漢魏者非一氏。造𣈆史者至數家。後代紛紜。莫知准的。請今記事者皆當胡。顯言其狀。然後付之史閣。庶令。是非

明著。得失無隱。使聞善者日修。有過者知懼。事遂施行。後漢李法但能言史官記事不實。後不明信而已。當時議論。開張至此。故泰廢立。虬能執簡

書過也。虬死在魏恭帝元年之冬。不然值宇文護行禪代事。或有憚否耶。天地之初。皆夷狄也。相攘相殺。以力自雄。蓋其常勢。雖矣黄以道御之不

能止也。及堯舜以身為德。感而化物。逺近丕變。功成治定。擇賢退處。不為已有。而忠信禮讓之俗成矣。夫先人後已。徙義逺利。必出於心之自然。而

明於理之不可悖。故湯旣放桀。惟有慚德。而其臣反作誥以諭解之。若夫。亂臣賊子則不然。公為弑逆。而。惡大惡之聞。崔抒所以殺太史。將行篡奪

而畏正論之禁。曹操所以殺孔融。至於彼自行之。此自書之。不殺不爭。兩不相忌。而天下易姓。此又抒與操智慮之所未工。而虬固不足以知之也。

悲夫。自元偉以下十四人。皆有大位於周。與髙氏相絶矣。此末世之盛事也。不可不記。梁武但云我若依而行之。誰謂不可。又云少待自知我心而

已。王莽曹丕司馬炎。皆不殺舊君。殺舊君自劉裕始。王執宇文孝伯樂運貞良骨鯁。蓋弈葉長養成就所有。近似殷周世臣同存亡者非。復偏方

草創。邂逅相遇可得也。運言令宿衛之官有一人夜不直者。罪至削除。因而逃亡。遂便籍没。此則大逆之罪與。十杖同科。先未經變法時立法何輕

也。當考。又云雖為法愈嚴。恐人情愈散。一人心散尚或可止。若天下皆散。將如之何。秦網宻而國亡。漢章疏而祚永。可謂富哉之言矣。泰言平吳之

利。二陸而已。定楚之功。諸賢畢至。可謂過之。又言吾即王氏甥。卿等即五舅。當以親戚為情。勿以去鄉㫖意。其釋囚禮士。齊桓公以上也。泰本尚古

文。務救時弊。如王褒庾信之淫靡。非所。好也。特以其有江東盛名為文士宗伯。故敬禮如不及。宰物者能因人所長。不以已。好惡格之。蓋難事也。史

叙次北方能文。自杜廣徐光封奕朱彤胡義周劉延明以降。而謂蘇綽務存質朴。雖屬詞有師古之美。矯枉非適時之用。故莫能常行。夫古之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