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979.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問其故。對曰。歡撫河北。甚得衆心。雖乏智謀。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圖。今懸師度河。非衆所欲。唯歡恥夫竇氏。愎諫而來。所謂忿兵一戰可禽

也。不賀何為。文帝然之。尋大破齊軍。果如所策。俄進爵為侯。六官建。拜小吏部下大夫。武成元年。遷豳州刺史。改封安化縣公。保定初。除京兆尹。人

為司會中大夫深少喪父。事兄甚謹。性多竒譎。好讀兵書。旣居近侍。每進籌策。及在選曹。頗有時譽。性仁愛。從弟神舉神慶㓜孤。深撫訓之。義均同。

氣。世亦以此稱焉。卒於位。謚曰成康。子孝伯。孝伯字胡王。其生與武帝同日。文帝甚愛之。養於第内。及長。又與武帝同學。武成元年拜宗師上士。

時年十六。性沈正謇諤。好直言。武帝即位。欲引置左右。時執政在家臣不得專制。乃託言。少與同業受經。思相啓發。由是護弗之猜。得入為右侍上

士。恒侍讀。及遭父憂。詔令服中襲爵。武帝嘗謂曰。公與我猶漢髙與盧綰也。賜以十三環金帶自具。恒侍左右。出入卧内。朝務皆得預焉。孝伯亦竭心

盡力。無所廻避。至於時政得失。外間細事。皆以奏聞。帝信委之。當時莫比。及將誅𣈆公護。宻與衛王直圖之。惟孝伯及王執宇文神舉等頗得參預。

護誅。授開府儀同三司。歷司會中大夫左官正。皇太子旣無令德。孝伯言於帝曰。皇太子德聲未聞。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聖質。不然悔無所

及。帝歛容曰。卿世載鯁正。竭誠所事。觀卿此言。有家風矣。孝伯拜謝曰。非言之難。受之難也。深願陛下思之。帝曰。正人豈復過君。於是以尉遲運為

右宫正。孝伯仍為左宫正。宗師中大夫。累遷右宫伯。常因侍坐。帝問我兒比進。不答。曰。皇太子比懼天威。更無罪失。及王執因内宴將帝鬚言太子

之不善。帝罷酒貴孝伯曰。公常謂我云太子無過。今執有此言。公為誑矣孝伯拜曰。臣聞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臣知陛下不敢割情忍愛。遂爾結舌。

帝知其意。默然乆之。乃曰。朕已委公。公其勉之。及大軍東討。拜内史下大夫。令掌留臺事。軍還。帝曰。居守之重。無忝戰功。於是加授大將軍。進爵廣

陵郡公。𠇋賜金帛女妓等。復為宗師。每車駕巡幸常執其手令居守。後帝北討至雲陽宫寢疾。驛召孝伯赴行所。執其手曰。吾自量必無濟埋。以後事

付君。是夜授司衛上大夫。總衛宿兵馬。令馳驛入京鎮守。宣帝即位。授小冢宰。帝忌齊王憲意欲除之。謂孝伯曰。公能圖之。當以官位相授孝伯叩

頭。曰。齊王戚近功髙。棟梁所寄。臣若順㫖。則臣為不忠陛下。不孝之子也。帝因踈之。乃與于智鄭譯等圖其事。令智告憲謀逆。遣孝伯召入誅之。帝

之西征也。在軍有過行。鄭譯時亦預焉。軍還。孝伯及王執盡以白武帝。武帝怒撻帝數十。乃除譯名。至是帝追憾被杖。乃問譯我脚上。杖痕誰所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