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979.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入齊境。雖殘傷苗稼者。亦皆以軍法從事。數年之間。克平齊土。盛矣哉其有成功也。齊平之後。撤宫室之華侈。省妃嬪之員數。雕琢之物悉賜貧民。

信可謂善處勝矣。而適嗣子之非才。即宣帝昧宗社之大計。但欲威之捶楚。期於懲肅義方之訓。豈若是平。是以宣帝即位之初。即肆凶虐季父至

親。一朝殺之。如斃犬彘。殺齊王憲喪僅踰年。恣情聲樂。魚龍百戲。旁午殿内。自是而後。游宴沉湎。旬餘不出。群臣奏事。宦者。五后並立。紀綱蕩

然。得保首領。已為幸矣。靜帝越自㓜冲。紹兹衰亂。内外挾孫曹之詐。戚藩無齊代之强。楊堅談笑。遂移神鼎嗚呼。宇文黑獺。名泰親弑孝武。黜辱廢

帝。把握魏政。踰二十年。至其子覺遂纂取之。得國不三四年。二主覺毓俱被弑戮。未及三十載。楊堅遽奄有其國。且盡宇文之裔。俾無遺種。積惡之

報。良可畏夫後周之有國。凢五傳二十有五年。起陳武帝永定元年丁丑。訖宣帝太建十三年辛丑。而隋取之焉。時宣帝之太建十三年也。考論南

北立國之數。自東𣈆而下。在南朝者齊二十年。陳三十年。宋與梁僅五六十年。在北朝者。宇文之周。髙氏之齊。亦不過二三十年。獨拓跋之魏。出自

北狄。其都洛之乆。至近百年。豈天理果私於夷狄歟。然則史以南北並稱。其果無分於正朔歟。昔者先儒嘗斷之矣。曰。于時正朔相承。乃在江左。南北

不能相併。則拓跋豈能免索虜之譏致堂管見不然符秦立國幾奄天下之全。而王猛臨終。猶拳拳以正朔相承為說。猛豈無所見而自抑哉。或曰。

以正朔屬江左。信矣而前輩述中嘗欲自宋元嘉之後。合元魏太武之年而並書之。其意果何謂歟。曰。魏自太武之後。國勢浸强。與中國等。而典章

制度。則又漸過之。自王通諸人。已有欲誘而進之之意矣。然奈何天無二日。氏無二王。夷夏大分。豈容對七。作史者不必立異第祖述司馬通鑒之

書。以南朝之正朔為正。而以北朝之號附注于其後焉。庶乎適取含之正矣。南北雖分。普六茹堅卒取周人之國。其後復贋平南陳以一天下。至是

南與北合。郭璞有言。江東分主三百年。復與中國合。自𣈆元帝渡江都建康。而中原悉為左祍之區。至是洽三百年而合於隋。匪天意夫。反覆南北

之間。戰爭相尋。幾數百年。而終定于此。其氣類之遷變。非一朝一夕而然。南朝起自東𣈆。已罷遣生徒。帝不修孔廟。孝武十七提衣冠文物。浸就

頽毁至宋及齊。纂弑之主。幾七八梁陳而降。又崇尚釋教徧國從夷則已有變夏爲夷之道矣。北朝起自元魏。如太武。如孝文。文德武功。冠冕南

北。又求遺書。祠孔子。禁胡語。胡眼。迨至宇文。制度典章。儀刑古昔。則已有用夏變夷之道矣。人謂南北之合在於隋文平陳之年。君子溯其本源。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