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135.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可以無憾。遷固以來。皆不及也。正為班馬只事虛言。不求典故實迹。所以三代紀綱。至遷八書。固十志。幾於絶緒雖其文彩灑然可喜。求其實用。則

無有也。觀隋志所以該五代南北兩朝。紛然肴亂。豈。易貫穿。而讀其書。則了然如在目。良由當時區處各。當其才。顔孔通古今。而不明天文地理之

序。故只令脩紀傳而以十志傳之。志寧淳風輩。所以粲然具舉。蘇天爵滋溪集鄭夾漈言古者修書。出于一人之手。成於一家之學。班馬氏也。至唐

修晉隋二書。始用衆手。然亦隨其學術所長者授之。如李淳風于志寧。則授之以志。顔師古孔頴達。則修紀。傳。以顔孔愽通古今。于李明天文地理

圖籍之學故也。所以𣈆隋二志。髙於古今。歐陽公修唐五代史。律曆專資於劉羲叟。今之儒者。孰為天文律曆地理之學者乎。山堂考索當𣈆宅江

淮。實膺正朔嫉彼群雄。稱為僣盗。故阮氏七録。以田范裴叚諸記。劉石符姚等書。别剏一名。題為僞史。及隋氏受命。海内為家。而世有撰隋書之經

籍志者。其流别群書。遷依阮録。按國之有僞。其来尚矣。如杜宇作帝。勾踐稱王。孫權建鼎峙之業。蕭𧦴為附庸之主。而楊雄撰蜀紀。子貢著越絶。虞

裁江表。傳。蔡述後梁史。考斯衆作。咸是僞書。自可類相從。合成一部。何止取東𣈆一世十有六家而已乎。昔賈𧨏上書。晁錯對策。皆有益於國。足貽

勸戒。而編於漢史。讀者猶恨其繁。如隋書王邵袁充兩傳。唯録其詭辭妄說。遂盈一篇。夫人載言示後者。貴於辭理可觀。既以無益而書。豈若遺而

載。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百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