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876.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控枙。利害至大。臣與諸師均任其責。理合取自聖裁。伏乞特降眷㫖施行。又奏虜情狀 臣自遵陸行。備聞江上動息。竊料目今事勢稍定。惟不

嘗速圖近功。盖軍事尚謀。以戰爲後。伏惟聖慮髙明。必有所處。臣言僣越。不勝恐懼。臣過慮虜人不得逞志於長江。或恐狂憤未息。致有侵犯它處。

見聞所及。不敢不以上瀆聖聦。伏乞聖慈。恕其冒昧之罪。不勝幸甚。 又奏虜情狀。 臣今月初四日午時。准御筆處分。臣已條列别具敷奏。臣近

在鎮江。詢問歸使。恐虜人决無歸我河南之意。盖彼方恃强彈壓諸國。豆肯輕棄土地。目爲迫蹙。今日之事。惟陛下勤修德政。寢食之間。無忘比讎。

上慰天心。下從民欲。宻圖大計。以和疑之。使既不遣和亦虛名。伏惟聖慈更賜睿裁。事有可否伏乞特降訓諭。容臣精思遵守。取進止。 又奏虜情

狀。 臣今月十四日。准御前金字牌遞降。付臣宰執箚子一件。臣竊惟虜自逆亮背盟。旋致隕命。繼而葛王新立之後。通問朝廷。每以舊禮舊疆。與

夫歲幣爲辭。朝廷盖嘗兩遣使人矣。一至其國議其不合而還。一至境上。拒而不納。其說惟堅執此三事。去冬移辭三省頗厲。後又報書宣司。雖若

於舊禮稍緩。而意猶前也。今彼一旦先貽我書。不復更及舊禮。止言舊疆歲幣而已。臣以此知其厭兵。有欲就議之意矣雖然虜情狡而難測。誠如

朝廷所慮。臣料使人之回。不出二端。或即以兵臨境。肆爲强辭。脅我使從其欲。或其國中多事。士馬未集。則姑示悠悠徃復之論反以欵我。朝廷於

此。正當勿怒其師。勿墮其計。長慮却顧。爲國家福。想必預有定論處此矣。臣受任江淮。惟當過爲之備。堅壁清野。紏率諸將。圖所以困之。弊之之計

不敢少忽。若謂能如逆亮時。紏合諸國。直臨大江。其在今日。恐亦事力未能至此也。伏乞睿照。 又回奏虜情狀 臣於七月十二日。伏奉四月初

七日詔書。聖㫖丁寧。反覆開諭。雖父祖之訓子孫。不過如此。臣伏讀再四。感泣交并。自念罪大。無所逃於天地間。陛下方且洗其過愆。責以後效。在

臣區區。何以論報。惟當展盡。少答恩私除。見今虜人動息。及臣措置次第。臣已親書始末節次。具奏去訖。契勘金賊。自四月末。前軍烏魯都統等。回

師鳳翔。緣吳玠於五月初七初八初九三日之間。連獲四捷。遲留山谷。凡一月餘。人馬死亡。十之五六。更不敢經由吳玠所駐軍前後。自間道趍秦

隴一帶歇泊。其大軍因此。只留陝西諸路。近又因慶陽獲捷。虜鋒甚挫。恐朱有東向之意。臣已恭依聖訓。駐兵保險。講武積粟相時而動。於階。成鳳

州及鳳翔府各據險聚兵外。興元駐大軍以爲聲援。臣又提領重兵。以殿其後。四川之險。决可保全。所有陝西被掠州軍。見節次撫定謹具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