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876.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細詳議續具進呈。臣竊惟天下之事。惟誠與信。乃能動人。女眞雖夷狄遐裔有禽獸心。而彼亦人耳安可不曉以道理哉臣愚欲選才辯膽氣之士。

從都督府遣至偽元帥所鋪陳始末分别曲直大要如黷兵廣地。爭城攻戰。在女眞有害無利而况諸國中原之人苦於征役。必生變心。如此之類

俾使人得一一專對惟憑天理庻挫凶𦦨臣區區淺見如此更取聖裁 又進呈答虜元帥書檢狀 某聞信義天下大本也匹夫而無信義則無

以自立於天地之間而况有國有家者哉惟正隆背天渝盟積非一日兵。難之端。自此而起南北塗炭以至今日肝腦塗地和好中絶。近因諸城之

來歸。從而撫之謂於理無愧大國必欲恃强兵以爭疆場之事。一彼一此何常之有事之由來理之曲直上天昭昭其必鑒之矣庸念此皆祖宗之

故地。今書乃必欲指正隆以前為界我所未曉。是不容我立國大金欲休息生民。宜執事者成其志正隆信義一失我南北之人。無不愁怨。若大國

有以加惠于我使信義之實孚于我國亦生靈之幸其詳使人靣議 又奏報淮陽等處備虜事狀 臣伏領宸翰再三思之。春水方生時氣向熱

非虜行兵之利。泗州傍近盱眙取之固難得莫能守。淮陽之兵恐是疑我深入。先張聲勢。所有沂州賊馬一項來歴未明。又皆得之傳聞已行下諸

帥。令過為堤備外。更數日間。可見事實。其餘曲折。容臣留身奏禀 又回奏盱眙與虜人書等事狀。 臣今月二十六日卯時。伏准御筆處分臣謹

已遵禀聖㫖。伏蒙訓敕以盱眙所與虜人書不可太示怯弱恐愈主輕我之心。令臣别改定。仍未須蚤與。臣本欲以此書欵之。更觀其用意何如。仰

惟聖慮深逺。曲中事機。容臣熟議續具聞奏又蒙聖諭忠勇四軍。便可分撥在鎮江建康軍中臣契勘衆論皆以爲與經戰大軍相參雜而可用但

當時差發有更不分撥指揮。今或驟然爲此。又恐人情未安臣欲候李横到日。更切體問人情。條具進呈。伏乞睿照 又奏慮虜人詐和狀。 臣竊

惟今歲防守之策陛下固已博采衆謀處置略定然臣尚有私憂過計者其事苟或有之願陛下長慮素謀。以善其後臣竊以虜人貪暴殘虐非有

决爭天下之計其所圖特在於聖躬。臣固備陳其詳矣尚慮自今以徃復詐為講和之謀以疑我心。然後不測遣兵直指行在計儻出此願陛下益

示謙和推甘辭厚禮以待之於外。而遷避之策治兵之道强國之計。尤當速圖至於腐儒偏見執一之論。此陛下所素察不待臣區區之說也。臣言

狂瞽惟陛下裁赦 又奏進金虜遺録狀 臣契勘去冬有在淮上。得虜遺篋衣物者。内有文字一編。臣近傳寫到其間所調兵數與器甲之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