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934.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夫楚之為夷前乎春秋已慮之矣周公有懲荆舒之事宣王有威荆戀之詩及周東遷王靈不振於是僣竊大號以屈強於方城漢水之濵。入春秋

莊十年敗蔡師始見於經。十四年入蔡。十六年伐鄭。二十八年伐鄭。皆以州舉二十三年来聘嘉其慕義乃以人書。二十八年伐鄭惡其猾夏。復以

州舉僖元年始書楚人伐鄭以著其強。既而二年而侵。三年而伐。桓公於是有侵蔡次陘之師。屈完来盟而大夫之名氏首見於經。五年而滅弦。十

二年而滅黄伐徐敗徐不過肆鄭二十四年二十六年之兩伐鄭。而楚終莫能得鄭也夫何于宋之盟。𣈆人謀之不臧。使楚得生諸侯之歃。及虢之

會請讀舊書至昭四年。于申之會大合諸侯實用齊桓召陵之禮。七年而公及諸侯見於楚。八年而滅陳。十一年而滅蔡。使非乾谿之變。天奪其魄。

則中國之禍。吾未知其攸底也。雖然晋伯雖㣲。吳憂方大。自襄三年始書嬰齊伐吳楚始病吳也。十四年而貞伐吳。二十四年而楚子伐吳矣。當楚

靈方盛之時。昭四年而會伐吳矣。五年而復伐吳矣。六年而還罷復伐矣。而吳之患楚益深。十七年長岸之戰。吳楚始敵。二十三年鷄父之戰。楚敗

師𤏖。迄于定四年之入郢。使堂堂之楚困敗不競者。吳為之也。大抵共莊以前。楚雖僻陋。而其國實趍於強。康靈以来。楚雖抗𢖍。而其國實趍於弱。

楚自㣲而浸盛。楚方盛而已哀。盖蠻夷之強。未有乆而不替者。此天理之常也虐於近楚之小國。然終桓之世。不得與中國之盟會。宋襄繼伯。謀之

不臧齊之盟楚始得與又明年鹿上之事宋實要之然齊之盟猶書人而列於陳蔡之下。鹿上之會。猶不先齊宋也。至孟之會。儼然位楚子於陳蔡

諸侯之上。執宋公以伐宋。獻宋捷以威魯。執宋公敗宋師圍陳納頫。偃然執義以正諸夏。二十七年會陳蔡以圍宋。故特書人以貶之。幸而𣈆文城

濮戰敗氣欿始消。三十二年而闘章如𣈆。處父報之。𣈆楚始通。文公為之也。襄公之世雖滅江滅六。而終不得與中國之事夫何靈公㓜弱。自是北

方之圖浸浸有事於中國。九年而始師狼淵以伐鄭。而越椒之聘荐至於魯。聖人於是爵其君而名其使。盖憂其浸強也。十年次厥貉。列楚子於蔡

侯之上矣十一年而伐麋。十六年而滅庸。盟群蠻百濮無有却顧返慮之憂自今荆尸之舉。改轅而北。中國盖多故矣宣元年而侵陳宋。三年而觀

兵于周疆四年五年九三伐鄭。八年而滅舒蓼冬而伐陳。九年十年而兩師伐鄭至十一年辰陵之盟主伯中國。入陳之師。徵舒之殺執討賊之大

義聖人予之豈得已哉。明年于邲之敗。為中國羞。楚於是乎大張滅蕭圍宋會魯平宋此楚莊之成伯也。成二年陽橋之役。以區區嬰齊而合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