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28.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上有故城。世又曰。堯城。闕駟曰。蒲坂堯都按地理志曰。縣有堯山有祠雷首山在南。事有似而非。非而是。千載眇藐。非所詳耳。又南涑水注之。水

出河北縣雷首山。縣北與蒲坂分山有夷齊廟。闕駟十二州志曰。山一名獨頭山。夷齊所隱也。山南有古冢。陵柏蔚然攢茂丘阜。俗謂之奭齊墓。其

水也西南流亦曰雷水。穆天子傳曰。壬戌天子至於雷首。犬戎觴天子雷首之阿。及獻良馬四。天子使孔牙受之于雷水之于是也。昔趙盾由首山

食祁彌明醫桑之下即於此也。涑水又西南流注于河。春秋左傳謂之涑川者也。俗之為陽安澗水。又南至華陰潼關。渭水從西來注之。汲郡竹書

紀年曰。晋惠公十五年。秦穆公率師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春秋左氏僖公二十四年。秦伯納之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負羈紬從君巡於天

下。臣之罪多矣。臣猶知之而况君乎。請由此亡。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授璧於此。子推笑曰。天開公子。子犯以為功。吾不忍與同位

遂逃為。河水歷船司空與渭水會。漢書地理志曰。舊京兆郡之屬縣也。左丘明國語云。華岳本一山當河。河水過而曲行。河神巨靈于蕩脚蹋開而

為兩。今掌足之迹仍存華巖。開山圖曰。有巨靈胡者。偏得神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河。所謂巨靈贔負首冠靈山者也。常有好事之士。故升華岳而觀

厥跡焉。自下廟歷列柏南行十一里。東迴三里至中祠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謂之北君祠。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請焉。從北南入谷七里。又届一

祠。謂之石養父母。石木主存焉又南出一里至天井。井裁容人穴空。迂廽傾曲而上。可高六丈餘。山上又有微涓細水流入井中。亦不甚沾人。上

者皆所山涉。更無别路。欲出井望空視明。如在室窺窻也。出井東南行二里。峻坂斗上斗。下降此坂二里許。又復東上百丈崖。升降皆須板繩挽葛而

行矣。南上四里路致石壁。緣傍稍進逕一百餘步。自此西南出六里又至一神名曰胡趨寺。神像有童子之容。從祠南歷丈嶺。裁廣三尺餘。兩箱懸

崖數為仞。窺不見底。祀祠有感。則雲與之平。然後敢度。猶須騎嶺抽身。漸以就進。故世謂斯嶺為搦嶺矣。度此二里。便届山頂上方七里。靈泉二所。

一名蒲池。西流注於澗。一名太上泉。東注澗下。上官神廟近東北隅。其中塞實雜物。事難詳載。自上官東北出四百五十步有屈嶺。東南望巨靈手跡。

唯見洪崖赤壁而已。都無山下上觀之分均矣。河在關内。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灌水注之水出松果之山北流逕通谷。世亦謂之通谷水。東北注

于河。述征記所謂潼谷水者也。或說因水以名地也。河水自潼關東北流。水側有長坂謂之黄巷坂。傍絶澗涉此坂以升潼關。所謂沂黄巷以濟潼關矣。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