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29.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東北右合黄水枝渠。渠上承黄溝。東北合河而北注濟瀆也。濟水又東至乘氏縣西分爲二。春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分曹地東傳於濟。濟水自

是北。東流出巨澤。其一水東南流。其一水從縣東北流。入鉅野澤。南爲荷水。北爲濟瀆。逕乘氏縣與濟渠濮溝合北濟自濟陽縣北。東北逕煑棗城

南。郡國志曰。𡨚胊縣有煑棗城。即此也。漢高祖十二年。封革末爲侯國。北濟。又東北逕𡨚朐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呂縣故城南。王莽更名之曰。祁都

也。又東北逕定陶縣故城北。漢景帝以濟水出其北東注。中元六年分梁於定陶置濟陰郡。指爲濟而定名也。又東北與濮水。上承濟水於封丘縣。

即地理志所謂濮渠水。首濟者也。闞駰曰。首受别濟。即北濟也。其故瀆自濟東北流。左迤爲高梁陂。方三里。濮水又東逕匡城北。孔子去衛適陳。遇

難於匡者也。又東北左會别濮水。受河於酸棗縣。故杜預云。濮水出酸棗縣首受河。竹書紀年曰。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風。河水酸棗郛。漢世

塞之。故班固云。大堙酸棗也。今無水。其故瀆東北逕南北二城間。左傳襄公五年。楚子裳伐陳。公會于城以救之者也。濮渠又東北逕酸棗縣

故城南韓國矣。圈稱曰。昔天子建國名都。或以合名。或以山林。故豫章以樹氏都。酸棗以棘名邦。故曰酸棗也漢官儀曰。舊河堤謁者居之。城西有

韓王望氣臺。孫子荆故臺賦叙曰。酸棗寺門外。夾道左右有兩故臺。訪之固老云。韓王聽訟觀臺。高一十五仞。雖樓榭泯㓕。然廣基似於山嶽。邵公

大賢。猶舍甘棠。區區小國。而臺觀隆崇。驕盈於世。以鑒來今。故作賦曰。薎丘陵之邐迤。亞五嶽之嵯峨。言觀壯也。城北韓之市地也。聶政爲濮陽嚴

仲子𣗥韓相俠累。遂披面而死。其姉哭之於此城内。後有漢酸棗令。劉孟陽碑。濮水北稱成陂。陂方五里。號曰同池陂。又東逕胙亭。東注故胙國也。

冨辰所謂邢茅胙祭周公胤也。濮渠又東北逕燕城内。故南燕姑姓之國也。有北燕。故以南氏縣東爲陽清湖陂。南北五里。東西三十里。亦曰燕城。

湖逕桃城南。即戰國策所謂酸棗虛桃者。漢高帝十二年。封劉子襄爲侯國。而東注于濮。俗謂之朝平溝渠。又東北又與酸水故瀆會。酸瀆首受河

於酸棗縣。東逕酸棗城北。延津南謂之酸水。竹書紀年曰。秦蘇胡率師伐鄭。韓襄敗。秦蘇胡子酸水者也。酸瀆水又東北逕燕城北。又東逕滑臺城

南。又東南逕瓦亭南。春秋定公八年。公會𣈆師於瓦。魯尚執羔。自是會始也。又東南會于濮。世謂之百尺溝。濮渠之側有漆城。竹書紀年。梁惠成王

十六年。邯鄲伐衛。取漆冨兵城之者也。或亦謂濮宛亭。春秋寗武子。與衞人盟于宛濮。杜預曰長垣而南。近濮水也京相璠曰。衞地也。似非關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