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29.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名曰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而流于河。十三州志曰。在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其山重阜修層。有草無水。泉源道於

南麓之下。蓋稚水濛流耳。又西南夾岸逺山。聮峯接勢劉淵族子曜。嘗隱避於管涔之山。夜中忽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謁趙皇帝。獻

劒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燭視之。劒長二尺。光澤非常。背有名曰神劒。服御除衆毒。曜遂服之。劒随時變爲五色也。後曜遂爲胡王矣。汾水又南與

東西温溪合。水出右近溪。聲流翼注。水上雜樹交陰。雲𡸁烟接。自是水流潭漲。波襄轉泛。又南逕一城。東憑墉積石。側枕汾水。俗謂之代城。城又南

出二城間。其城角倚翼枕汾流。世謂之侯莫于城。蓋語出戎方。傳呼失實也。汾水又南逕汾陽縣故城。東川土寬平垣山夷水。故地理志。汾水出汾

陽縣北山。西南流者也。漢高帝十一年。封靳强爲侯國。後立屯農。積粟在斯。謂之羊脹倉山。有羊脹坂。在𣈆𣈆陽西北。石蹬縈委。若羊脹焉。故倉坂取

名矣漢永平中治呼池石曰河。案司馬彪後漢郡國志。常山南行唐縣有石臼谷。蓋諮來呼池之水。轉山東之費。自都盧至羊脹倉。將憑汾水以漕

太原。用實秦𣈆。苦役連年。轉運所經。凡三百八十九。隘死者無筭。拜鄧訓爲謁者監護水功訓隱括知其難立。具言肅宗。蕭宗從之。全活數千人。和

憙鄧后之立。叔父以爲訓積善所致也。羊脹即此倉也。魏土地記曰。秀容胡人徙居之。立秀容護軍治。東去汾水六十里。南與酸水合。水源西出少

陽之山。東南流注于汾水。汾水又南出山東。南流洛陰水注之。水出新興郡。西流逕洛陰城北。又西逕盂縣故城南。春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分祁

祁七縣爲大夫之邑。以盂丙爲盂大夫。水又西逕狼盂縣故城南。王莽之狼調也。左右夾澗幽深。南面大壑。俗謂之狼馬澗。舊斷澗爲城。又南北門。

門闉故壁尚在。洛陰水又西南逕陽曲城北。魏土地記曰。陽曲胡寄居太原界。置陽曲護軍治。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汾水又南逕陽曲城。西南注

也。東南過𣈆陽縣東。𣈆水從縣南東流注之。太原。郡治。𣈆。陽城。秦昭襄王三年立。尚書所謂既脩大原者也。春秋說題辭曰。高平曰太原。原。端也。平

而有度。廣延曰。大鹵。太原也。釋曰。地不生物曰鹵。盧榖梁傳曰。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尚書大傳曰。東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謂之太原。郡取稱焉。

魏土地記曰。城東有汾水南流。水東有𣈆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成王之碑。水上舊有。梁。清洴殞於梁下。豫讓死於津側。亦襄子

解衣之所在也。汾水西逕𣈆陽城南。舊有介子推祠。前有碑。廟宇傾頽。惟單碑獨存矣。今文字剥落。無可尋也。又南洞過水。從東來注之。汾水。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