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29.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流逕一故城西。俗謂之梗揚城非也。梗楊在榆次。不在此。案故漢上谷長史侯相碑云。侯氏出自倉頡之復。踰殷歴周。答以氏分。或著楚魏或顯

齊秦。𣈆卿士爲斯其胄也。食米華陽。今蒲坂北亭也。既是城也。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汾水又逕稷山北在水南四十許里。山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

里。高十三里。西去介山一十五里。山上有稷祠。山下稷亭。春秋宣公十五年。秦桓公治兵于稷。以畧狄土。是也。又西過皮氏縣南。汾水西逕郡丘北。

故漢氏之方澤也。賈逵云。漢法三年。祭地汾陰方澤。澤中有方丘。故謂之方澤。丘。即鄈丘也。許慎說文。稱。從邑癸聲。河東臨汾地名矣。在介山北。山

即汾山也。其山特立。周七十里。高三十里。文頴言在皮氏縣東南。則可三十里非也。今准此山。可高十餘里。山上有神廟。廟側有靈泉。祈祭之日。周

而不耗。世亦謂之子推祠。楊雄河東賦曰。蜜輿安步。周流容與以覧于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於龍門。𣈆太康記。及地道記。與永初記。並言

子推所逃隱於是山。即實非也。余案介推所隱者。綿山也文公環而封之爲介推田。號其山烏介山。杜預曰。在西河介休縣者是也汾水。又西逕耿

郷城北。故殷都也。帝祖乙自相徙此爲河所毁。故書叙曰。祖乙圮于耿。杜預曰。平陽皮氏縣東南耿郷是也。盤庚以耿在河北。逼近山川。乃自耿遷

毫。後𣈆獻公㓕之。以封趙夙。後襄子與韓魏分𣈆。魏康子居平陽。魏桓子都安邑。號爲三𣈆。此其一也。漢武帝行幸河東。濟汾河。作秋風辭於斯水

之上。汾水。又西逕皮氏縣南。竹書記年。魏襄王十二年。秦公孫爰率師伐我國。皮氏翟章率師救。皮氏圍疾西。凡十三年城皮氏者也。漢河東太守

番係。穿渠引汾水以溉皮氏縣。故渠尚存今無水也。又西至汾陰縣北。西注于河。水南有長阜背汾帶河。阜長四五里。度二里餘。高十丈汾水歴其

陰。西入河。漢書謂之汾陰睢。應劭曰睢。丘類也。汾陰男子公孫祥望氣。寳物之精上見。祥言於武帝。武帝於水獲寳鼎焉。遷於甘泉宫。改其年曰元

鼎。即此處。澮水出河東絳縣東澮交東高山。澮水。東出詳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澮山。西逕翼城南。案詩譜言。𣈆穆侯遷都于絳冀。孫孝侯改絳爲

翼。翼爲𣈆之舊都也。後獻公又北廣其城。方二里。又命之爲絳。故司馬遷史記年表。稱獻公九年。始成絳都。左傳莊公二十六年。𣈆士爲城絳。以深

其宫是也。其水又西南合。黑水嶺水。導源東北里下谷。西南流逕翼城北。右引北川水。出平川南流注之。亂流西南入澮水。澮水。又西南與諸水合。

謂之澮交。竹書紀年曰。莊伯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于還作爲文公也。又有賀水東出近川。西南至澮交入澮又有高泉水出東南近川。西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