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0.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尚封於齊郡薄姑。薄姑故城。在臨舊縣西北五十里近濟水。史遷曰。胡公徙薄姑。城内有高臺。上曰。若古不死。何樂如之。晏平仲對曰。昔爽鳩氏姑

居之。季萴因之。逢伯陵又因之。薄姑氏又因之。臣以爲古不死。爽鳩氏之樂。非君之樂。即於是臺也。濟水。又東北逕狼牙固西。而東北流也。又東北

過利縣西。地理志曰。千乗郡有利縣。王莽之利治也。晏謨曰。縣在濟城北五十里也。又東北過甲下邑入于河。濟水東北至甲下邑南。東歷琅槐縣

故城北。地理風俗記曰。慱昌東北八十里有琅槐鄉故縣也。山海經曰。濟水絶鉅野。注勃海入濟。琅槐東北者也。又東北河水技津注之。水經以爲

入河非也。斯乃河分注濟。非濟人河。又東北入海。郭景純曰。濟自滎陽至樂。安博昌入海。今竭。濟水仍流不絶。經言入河。二說并失。然河水於濟漯

之北。别流注海。今所輟流者。唯漯水耳。郭或以爲濟注之。事實非也。尋經脉水。不如山經之寫宻矣。其一水東流者。過。乗氏縣南。河水分濟於定陶

東北。東南右合黄汲枝流。俗謂之界溝也。北逕已氏縣故城西。又北逕景山東。衛詩所謂景山與京者也。毛公曰。景山。大山也。又北逕楚丘城西。郡

國志曰。成武縣在楚丘亭。杜預云。楚丘在成武縣西南。衛懿公爲秋所滅。衛文公東徙渡河。野處曹邑。齊桓公城楚丘以遷之。故春秋稱邢遷如歸。

衛國志云。即詩所謂外彼墟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故鄭玄言。觀其傍邑及山川也。又東北逕成武城西。又東北逕郈城東。疑郈徙也。所

未詳矣。又東北逕梁山城西。地理志曰。昌邑縣有梁丘鄉。春秋莊公三十二年。宋人齊人會于梁丘者也。杜預曰。高平昌邑縣西南有梁丘鄉。又東

北於乗氏縣西。而北注河水。河水又東南逕。乗氏縣故城南。縣即春秋之乗丘也。故地理風俗記曰。濟陰。乗氏縣。故宋乗丘邑也。漢孝景中元年。封

梁孝王子買爲侯國也。地理志曰。乗氏縣泗水。東南至睢陵入淮。郡國志曰。乗氏有泗水此乃河濟也。尚書有導河濟之說。自陶丘北。東至於渮水。

無泗水之文。又曰道河澤陂孟猪。孟猪在睢陽縣之東北。闞駰十三州記曰。不言入而言被者。明不常入也。水盛。方乃覆被矣。澤水淼漫。俱鐘睢泗。

故誌有睢陵入淮之言。以通苞泗名矣。然諸水注泗者。多不正此。可以終歸泗水。便得擅通稱也。或更有泗水。亦可是水之兼。其目所未詳也。又東

過昌邑縣北。渮水。又東逕昌邑縣故城北。地理志曰。縣故梁也。漢景帝中元六年。分梁爲山陽國。漢武帝天漢四年。更爲昌邑國。以封昌邑王賀。賀

廢。國除以爲山陽郡。王莽之鉅野郡也。後更爲高平郡。後漢沇州縣令王宻。懷金謁東萊太守楊震。震不受。是其慎四知處也。大城東北有金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