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2.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馬。故溪澗以物色受名也。溪水東又北流注于洛。洛水又東有昌澗水注之。水出西北冝陽山。而東南流逕冝陽故郡南舊陽市邑也。故洛陽都典

農治。此後改為郡。其水又南注于洛。洛水又東逕一合塢南。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東三箱。天嶮峭絶。唯築西面。即為令固一合之名起於

是矣。劉矅之將攻河南也。晉將軍魏該奔於此。故于父邑也。洛水又東合杜楊澗水。出西北杜楊溪。東南逕一合塢。東與槃谷水合。亂流東南入洛。

洛水又東渠谷。水出冝陽縣南女几山。東北流逕雲中塢。在上迢帶層峻。流烟半𡸁。纓帶山阜。故塢受其名。水又東北入洛水。臧榮緒晉書稱孫登

嘗經冝陽山作炭。人見之與語。登不應。作炭者覺其精神非常。咸共傳說。太祖聞之。使阮籍徃觀與語。亦不應。籍因大嘯。登笑曰。復作向聲。又為嘯。

求與俱出。登不肯。籍因别去。登上峯行且嘯。如簫韶笙簧之音。聲振山谷。籍恠而問作炭入。曰故是向人聲。籍更求之。不知所止。推問乆之。乃知姓

名。余案孫綽之叙高士傳言在蘇門山。又别作登傳。孫盛魏春秋亦言在蘇門山。又不列姓名。阮嗣宗感之著文人先生論。言吾不知其人。既神逰

自得。不與物交。阮氏尚不能動其英操。復不識何人。而能得其姓名。又東北過冝陽縣南。洛水之北有熊耳山。雙巒競舉。狀同熊耳。此自别山不與

禹貢導洛自熊耳同也。昔漢光武破赤眉樊崇。積甲仗與熊耳平即是山也。山際有池。池水東南流。水側有一池。世謂之澠池矣。又東南逕冝陽縣

故城西。謂之西度水。又東南流入于洛。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一百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