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6.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一百三十六 八賄

水經十

水經雎水出梁郡鄢縣。雎水出陳留縣西蒗蕩渠東北流。地理志曰。雎水首受陳留凌儀蒗蕩水也。經言出鄢非矣。又東逕高陽故亭北。俗謂之陳留北

城非也。蘇林曰。高陽者。陳留北縣也。按在留使鄉聚名也。有漢廣野君廟碑。延熹六年十二月。雍丘令董之。仰餘徽於千載。遵茂美於絶代。命縣人

長照為文。用章不朽之德。兵畧云。輟洗公贄。諮謀帝猷。陳鄭有涿鹿之功。海岱無牧野之戰大康華夏。綏靜黎物。生民以來。功盛莫崇。今故宇無聞。

而軍碑介立矣陳留風俗。傳曰。酈氏君於高陽。沛公攻陳留縣。酈食其有功。封高陽侯。有酈峻字文山。官至公府掾大將軍。商有功食邑于涿。故自

陳留縣有瓶亭瓶鄉。建武二年。世祖封王常為侯國也雎水又東逕雍丘縣故城北。縣舊祀國也。殷湯周武以封夏后雎禹之嗣楚滅祀秦以為縣。

罔稱曰。縣有五陵之名。故以氏縣矣。城内有夏后祠。昔在二代享祀不輟。秦始皇圖築其表為大城而以縣焉。睢水又東。水積成湖。俗謂之白羊陂。

陂方四十里。右則姦梁陂水注之。其水上承陂水。東北逕雍丘城北又東分為兩瀆謂之雙媾。俱入白羊陂。陂之東合洛架水口。水上承汳水謂之

洛架水。東南流入于睢水。睢水又東逕襄邑縣故城北。又東逕雍丘城北。睢水又東逕寧陵縣故城南。故葛伯國也。王莽政曰康善矣。歷鄢縣北二

城南北相去五十里。故經有出鄢之文。城東七里水次有單父令楊彦。尚書郎楊禪字文節。兄弟二碑。漢光和中立也。又東過睢陽縣南。睢水又東

過横城北。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樂大心御華向於横杜預曰梁國睢陽縣南有横亭。今在睢陽縣西南。世謂之光城。蓋光横聲相近。習傳之非

也。睢水又逕新城北。即宋之新城亭也。春秋左傳文公十四年。公會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𣈆趙盾。盟于新城者也睢水又東逕高鄉亭北。

又東逕亳城北南亳也。即湯所都矣。睢水又東逕睢陽縣故城南。周武王封微子啓于宋以嗣殷。後為宋都也。昔宋元君夢江使乘輜車被綉衣而

謁於元君。元君感衛平之言。而求之于泉陽男子余且獻神龜於此矣秦始皇二十二年以為碭郡漢嵩祖嘗以沛公為碭郡長天下既定。五年為

梁國。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為梁王太后之愛子景帝寵弟也是以警衛貂侍飾同天子。藏珍積多擬京師。招延豪傑。士咸歸之。長卿之徒免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