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6.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及脩理。河水東浸。日月彌廣。永平十二年。顯宗詔樂浪人王景。治渠築堤。起自榮陽。東至千秉一千餘里景乃防過衝要。疏决雍積。瓠子之水絶而

不通。唯溝瀆存焉。河水舊東河逕濮陽城東北。故衛也。帝顓頊之墟。昔顓頊自窮桑徙此。號曰商丘。或謂之帝丘。本陶唐氏火正閼伯之所居亦夏

伯昆吾之都。殷之相又都之。故春秋傳曰。閼伯居啇丘。相土因之是也。衛成公自楚丘遷此。秦始皇徙衛君角於野。王置東郡治濮陽縣。濮水逕其

南。故曰濮陽也。沛公守濮陽。環之以水張晏曰。依河水自固。春秋僖公十三年夏。會于鹹。杜預曰。東郡濮陽縣東。有咸城者也。是瓠子故瀆。又東逕

桃城南。春秋傳曰。分曹地自洮盡曹地也。今甄城西南五十里有桃城。或謂之洮也。瓠瀆又東南逕清丘北。春秋宣公十二年。經書楚滅蕭。𣈆人宋

衛曹同盟于清丘。京相璠曰。在今東郡濮陽縣。東南三十里。魏都尉治。東至濟陰句縣為新溝。瓠河故瀆。又東逕句陽之小城陽城北。城北側瀆。帝

王世紀曰。堯葬濟陰。成陽西北四十里是為榖。墨子以為堯堂。高三尺。土階三等。北教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陰。山海經曰。堯葬狄山之陽。一名崇山。

二說各殊。以為成陽近是堯冡也。余按小成陽。在成陽西北羊里許實牛。俗喭以為囚堯城。士安蓋以是為堯冡也。瓠子北有都關縣故城。縣有羊

里亭。瓠河逕其南為羊里水。蓋資城池而變名。由經有新溝之異稱矣黄初中。賈逵為豫州刺史。與諸將征吳。於洞浦有功。魏封逵為羊里亭侯。邑

四百户。即斯亭也。俗名之羊子城非也。蓋韻近字轉耳。又東南會濮水枝津水。上承濮渠東逕鉏丘城南。京相璠曰。今濮陽城西南十五里沮丘城。

六國時沮楚同。以為楚丘非也。又東逕浚城南。而北去濮陽三十五里。城側有寒泉岡。即詩所謂爰有寒泉。在浚之下。世謂之高平渠非也。京相璠

曰。濮水故道。在濮陽南者也。又東逕句陽縣西。句瀆出焉。濮水枝渠。又東北逕句陽縣之小城陽縣。故東垂亭西。而北入瓠河。地理志曰。濮水首受

沛於封丘縣東北。至都關入羊里水者也。又按地理志。山陽郡有都關縣。今其城在廪丘城西。考地志。山陽廪丘俱屬濟陰。則都關無隷山陽理。又

按地理志。郕都亦是山陽之屬縣矣。而東杜考地驗城。又並言在廪丘城南。推此而論。似地志之悮矣。或亦疆理參差所未詳。瓠瀆又東垂亭北。春

秋隱公八年。宋公衛侯遇于犬丘。經書垂也。京相璠曰。今濟陰句陽縣。小城陽東五里。有故垂亭者也。又東北過廪丘縣為濮水。瓠河又在逕雷澤

北。其澤藪在大城陽縣故城西北一十餘里。昔華肯履大迹處也。其陂東西二十餘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漁也。澤之東南即成陽縣。故史記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