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7.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國也。勾踐并吳。欲霸中國。徒都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㓕齊以為郡城即秦王之所築也。遂登琅邪大樂之山。作層臺於其上謂琅邪䑓。䑓在城

東南十里。孤立特顯。出于衆山。上下周二十餘里。傍濱巨海。秦王樂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二萬户於琅邪山下。復十二年。所作䑓基三層。層高三

丈。上級平敞。方二百餘步。高五里。刋石立碑。紀秦功德。䑓上有神淵。淵主靈焉。人汙之則竭。齋潔則通神廟在齊八祠中漢武帝亦嘗登之。漢高帝

吕后七年以為王國。文帝三年更名為郡。王莽改曰填夷矣。濰水導源濰山。許慎吕忱云。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濰水出覆舟山。盖廣異名也。東

北逕箕縣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之。水出析泉縣北松山。東南流析泉縣東。又東南逕仲固山。東北流入于濰也。地理志曰。至箕縣北入濰者也。濰

水又東北逕諸縣故城西。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孫行父城諸及鄆。傳曰。城其下邑也。王莽更名諸并矣。濰水又東北涓水注之。出焉耳山。山高百丈。

上有二石。並舉望齊焉耳。故世取名焉。東去常山三十里。涓水發于其陰。北逕婁郷城東。春秋照公五年經書夏莒牟夷。以牟婁防兹來奔者也。又

分諸縣之東為海曲縣。故俗人謂北城為東諸城。涓水又北注于濰水。東北過東武城縣西。縣因岡為城。城周三十里。漢高帝六年。封郭嘉為侯國。

王莽更名之曰祥善矣。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西南常山。東北流注濰。晏謨並以濰水為扶淇之水。以扶淇之水為濰水。非也。按經脉誌。濰自箕

縣北逕東武縣西北流合扶淇之水。晏謨伏琛云。東武城西北二里濰水者。即扶淇之水也。濰水又北右合盧水。即乆台水也。地理志曰。水出琅邪

横縣故山。王莾之合丘也。山在東武縣故城東南。世謂之盧山也。西北逕昌縣故城西。東北流。齊地記曰。東武城東南有盧水。水側有勝火木。方俗

音曰檉子。其木經野火燒死炭不滅。故東方朔不灰之木者也。其水又東北流逕東武縣故城東。而西北入濰也。地理志曰。乆台水出東南逕東武

入濰者也。尚書所謂濰淄其道矣。又北過平昌縣東。濰水又北逕石泉縣故城西。王莾之養信也。地理風俗記曰。平昌縣東南四十里。有石泉亭故

縣也。濰水又北逕平昌縣故城東。荆水注之。水出縣南荆山阜。東北流逕平昌縣故城東。漢文帝封齊悼惠王肥子永為侯國。城之東南角有䑓。䑓

下有井。與荆水通。物墜於井。則取之荆水。昔嘗有龍出入于其中。故世亦謂之龍䑓城也。荆水又東北流注于濰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梧山。世謂

之巨平山也。地理志曰。靈門縣有高原山。與浯一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濰。今是山。西接浯山。許慎說文。言水出靈門山。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