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8.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一百三十八 八賄

水經十二

水經江水。又東逕餘姚縣故城南。縣城。是吳將未然縣所築也。南臨江津。北背巨海。夫子所謂滄海浩浩萬里之淵也。縣西去會稽一百四十里。因其句

縣山以名。縣山在餘姚之南。句章之北也。江水又東逕穴湖塘湖水沃其一縣以為良矣。江水又東注于海。是所謂三江者也。故子胥曰。吳越之

國。三江環之。民無所移矣。但東南地卑。萬流所凑。濤湖泛决。觸地成川。枝津交渠。世家分夥。故川舊瀆。難以取悉錐粗。依縣地緝綜所纏。赤未必一

得其實也。又東過堵陽縣堵水出焉。自上粉縣北流注之。堵水。出建平郡界故亭谷東歷新城郡。郡故漢中之房陵縣也。世祖建武元年。封鄧晨為

侯國也。漢末以為房陵郡。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為新城郡。以孟達為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縣也。堵水之傍有别

溪。岸側土色鮮黄。乃云可啖。有言飲此水者。令人無病而壽。豈可信乎。又有白馬山。山石似馬。望之逼真側水謂之白馬塞。孟達為守。登之而嘆曰。

劉封申耽據金城十里而更失之乎。為上堵吟音韻哀切有惻人心。今水次尚歌之。堵水又東北逕上庸郡。故庸國也。春秋文公十六年楚人秦人

巴人滅庸。庸小國附楚。楚有災不救。舉群蠻以叛故滅之以為縣。屬漢中郡。漢末又分為上庸郡。城三面際水。堵水又東逕方城亭。而東北歷嵾山

下。而北逕堵陽縣南。北流注于漢。謂之堵口。漢水又東謂之澇灘。冬則水淺。而下多大石。又東為净灘。夏水急盛川多湍。復行旅苦之。故諺曰。冬澇

夏净斷官使命。言二灘岨礙。又東過鄖鄉縣南。漢水又東逕鄖鄉縣南之西山。山有石蝦蟆。倉卒看之。與眞不别。漢水又東逕鄖鄉縣故城南。謂之

鄖鄉灘縣故黎也。即長利之鄖鄉矣。地理志曰。鄖有關。李奇以為鄖子國。晉太康五年立以為縣。漢水。又東逕琵琶谷口。梁益二州分境於此。故謂

之琵琶界也。又東北流。又屈東南過武當縣東北。縣西北四十里。漢水中有洲名滄浪洲庾仲雍漢記。謂之千齡洲非也。是世俗語訛。音與字變矣。地

說曰。水出荆山東南。流為滄浪之水。是近楚都。故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余案尚書禹貢言導漾水東

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不言遇而言為者。明非他水决入也。蓋漢河水自下有滄浪過稱耳。纏絡鄢郢地連紀郢咸楚都矣。漁父歌之不達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