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8.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南流過其縣東。又南過冠軍縣東。湍水出弘農界翼望山。水甚清徹。東南流逕南酈縣故城東。史記所謂下酈也。漢武帝元明元年。封左將軍同

為侯國。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澗山芳菊溪。亦言出祈谷。蓋溪澗之異名也。源傍悉生菊草。潭澗滋液。極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長

年。司空王暢。太傅𡊮隗。太尉胡廣。并汲飲此水。以自餒養。是以君子留心。甘其臭尚矣。菊水東南流入于湍。湍水又逕其縣東南。歷冠軍縣西北。有

楚堨。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畜水。澤潤不窮。湍水又逕冠軍縣故城東。縣本穰縣之盧陽鄉宛之臨駣聚。漢武帝以霍去病功冠諸軍。故立冠

軍縣以封之。水西有漢太尉畏史。邑人張敏碑。碑之西有魏征南軍司張詹墓。墓有碑。碑背刊云。白楸之棺。易杇之裳。銅鐵不入。凡器不藏。嗟矣後

人。幸勿我傷。自後古墳舊蒙莫不夷毁。而是墓至元嘉初尚不見發。六年大水蠻飢始被發掘。說者言初開。金銀銅錫之器。朱漆雕刻之飾爛然。有

二朱漆棺。棺前垂竹簾隱以金釘。墓不甚高。而内極寬大。虛設白楸之言。空負黄金之實。雖意固南山。寧同壽乎。湍水又逕穰縣為六門陂。漢孝成

之世。南陽太守邵信臣。以建昭五年斷湍水。立穰西石堨。至元始五年。更開三門為六石門。故號六門堨也。溉穰新野昆陽三縣五千餘唄。漢末毁

廢。遂不脩理。晋太康三年。鎮南將軍杜預。復更開廣。利加于民。今廢不脩矣。六門側又有六門碑。是部曲主安陽亭侯鄧達等。以太康五年立。湍水

又逕穰縣故城北。又東南歷魏武故城之西南。是建安三年。曹公攻張綉之所築也。又東過白牛邑南。湍水自白牛邑南。建武中世祖封劉嵩為侯

國。湍水又東南逕安衆縣故城南。縣本宛之西鄉。漢長沙定王子康侯丹之邑也。湍水東南流涇水注之。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東南。逕涅陽縣故

城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封路最為侯國。王莽之所謂前亭也。應劭曰。在涅水之陽矣。縣南有二碑。碑字紊滅。不可復識。云是左伯豪碑。涅水又東南

逕安衆縣堨而為陂。謂之安衆港。魏太祖破張綉於是處。與荀或書曰。綉遏五歸師逼我死地。蓋於二水之間。以為沿涉之艱岨也。涅水又東南流

注于湍水。又東南至新野縣。湍水西縣西北。東分為鄧氏陂。漢太傳鄧禹故宅。其奉朝請西亭侯鄧展故宅隔陂。鄧颺為晨宅略存焉。東入于涓。均

水出淅縣北山南。流過其縣之東。均水發源弘農郡之盧氏縣熊耳山。山南即脩陽葛陽二縣界也。雙峯齊秀。望若熊耳。因以為名。齊桓公邵陵之

會西望熊耳。即此山也。太史公司馬遷。皆嘗登之。縣即淅縣之北鄉。故言出淅縣北也。均水又東南流注逕其縣。下南越南鄉縣。又南流與丹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