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9.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絶。𡊮崧為郡嘗登之矚望焉。故其記云。今自山南上至其嶺。嶺容十許人。四面望諸山畧盡其勢俯臨大江。如縈帶焉。視丹如鳬鴈矣。北對夷陵縣

之故城。城南臨大江。秦令白起伐楚。三戰而燒夷陵者也。應劭曰。夷山在西北。盖因山以名縣也。王莾改曰居利。吳黄武元年更名西陵也。後復夷

陵縣。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馬穿。嘗有白馬出穴食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漢中。漢中人失馬。亦嘗出此穴。相去數千里。𡊮崧言江北多連山。登之望

江南諸山數十百重。莫識其名。高者千仞。多竒形異勢。自非烟褰雨霽不辨見此逺山矣。余嘗徃返十許過正可𠕂見逺峯耳。江水又東逕白鹿巖。

松江有峻壁百餘丈。瑗所不能遊。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巖而上。故世名此巖有白鹿上。江水又東歴荆門虎牙之門。荆門在南。上合下開。開徹山

南。有門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紅間有白文類牙形。並以物像受名。此三山楚之西塞也。水勢急峻。故郭景純江賦曰。虎牙桀竪以屹崒。荆門闘竦而

盤簿。圓淵九廽以懸騰。溢流雷呴而電激者也。漢建武十一年。公孫述遣其大司徒任滿翼江王田戎將兵萬㩀嶮為浮橋。横江以絶水路。營壘跨

山以塞陸道。光武遣吳漢岑彭將六萬人擊荆門。漢等卒舟師攻之。直衝浮橋。因風縱大。遂斬滿等矣。又東南過夷道縣北。夷水從俍山縣南東北

注之。夷道縣。漢武帝伐西夷路由此出。故曰夷道矣。王莾更名江南。桓温父名彝。改曰西道。魏武臨江分南郡置臨江郡。對備改曰冝都郡治。在縣

東四百步。故城吳丞相陵遜所築也。為二江之會也。北有湖里淵。淵上橘柚蔽野。桑麻闇日。西望俍山諸嶺。重峯叠秀。青翠相臨。時有丹霞曰雲遊

曵其上。城東北有望堂地特峻下臨青江。遊屬之名處也。縣北有女。觀山。厥處高顯。囬眺極目。古老傳言。借有思婦夫官於蜀。屢愆秋期。登此山絶

望憂感而死。山木枯悴。鞠為童枯。郷人衰之。因名北山為女。觀焉。葬之山頃。今孤墳尚存矣。又東過枝江縣南沮水。從北來注之。江水又東逕上明

城北。北𣈆大元中。符堅之㓂荆州也。刺史桓冲徙渡江南。使劉波築之移州治也。城其地夷敝北㩀大江。江汜枝分東入大江。縣治州上。故以枝江

為稱。地理志曰。江沲出西南東入江是也。其民右羅。徙羅故居冝城西山。楚文王又徒之於長沙。今羅縣是矣。縣西三里。有津郷。津郷里名也。春秋

莊。公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禦之。大敗於津郷。應劭曰。南郡江陵有津郷。今則無聞矣。郭仲産云。尋楚禦巴人枝江。是其塗便此津郷弘。即其地也。

盛引之曰。縣舊治沮中。後移出百里洲。西去郡一百六十里。縣左右有數十洲。㮣布川中。其百里洲最為大也。中乘田甘果映江依洲。自縣西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