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906.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州府。後洪武三年又裁革連山縣。總治於陽山

縣。當年十月内撥屬廣州府。官民始得兩便焉。

輿地紀勝在州東南一百四十七里。元和郡縣

志云。本漢舊縣。為南越置關之邑。其故關在縣

西北四十里茂溪口。史記。尉佗移檄陽山關日。

盗兵且至。急絶聚兵自守。今陽山北當騎山嶺

路。秦於此立陽山關。漢破南越以為縣。後漢省。

𣈆重置。在注水南。梁天監六年置陽山郡。以縣屬

焉。隋開皇十年屬連州。神龍元年移於注水北。

即今理縣也。


連山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書漢本桂陽縣地。

武帝分桂陽西北界置廣德縣。屬陽山郡。隋

開皇十年改為廣澤。仁壽元年又改連山。治歸

{{雙行註文|義里。唐屬連州。神龍元年徙治武昌鄉程山之

{{雙行註文|下。宋淳祐六年又徙治吉皇神岡。元因之。

本朝洪武元年屬連州。二年革連州屬韶州府。三

年又革連山縣。十四年復置屬連州。湟川志連

山縣本桂陽地。屬桂陽郡。梁武帝分西北界置

廣德縣。開皇十年改為廣澤縣。仁壽元年避煬

帝之名改為連山縣。屬熈平郡。唐屬連州。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