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906.pdf/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路。 内洞橋。距龍津一里。石板。通同官場及

連山縣路。 高文門橋。距城南二十里。石甃。通

同官場路。 金水橋。在龍口。石版。張紫巖曾逰。

問橋名。覧水勢曰。水自庚辛来。故為此名也。路

通連山縣。及賀州。 水口橋。在星子市。木架。跨

奉化水。通湖南路。輿地紀勝雙溪橋。 湖光橋。

並見社扞留題詩。

陽山縣圖經志天澤橋。在縣西街。 水南橋。在

縣南隔江。 步蓮橋。在縣西北。

  渠


本府圖經志古渠。六脈。草行頭至大市街。通古

渠。出南濠為一脈。净慧寺街。至觀巷擢巷蕃塔

街古渠。出南濠為一脈。光孝街。至詩書街。通官

祿巷古渠。出南濠為一脈。大鈞市。至鹽倉街。及

小市。至塩步門通城外。六渠為一脈。子城内水

出府學府泮池出城外。為一脈。都衛春風橋下。

通藥洲池出塩步門。為一脈。 水閘在東。西鴈

翅城口。嘉定二年。經畧陳峴剏。紹定二年。因舊

址增築。兩岸石甃。各長二十餘丈。今廢。

陽山縣湟川圖志渠在縣治横街。自東至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