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2013.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二千十三 二十有

無所有菩薩經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毗富羅山中。與大

比丘衆。滿足百千人俱。復有百千諸菩薩衆。及比丘尼。諸優婆塞。及優婆夷。天龍。夜义。𠃵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迦樓羅等。復有欲界諸天子。色界

淨居諸天子等。圍繞在前而爲說法。爾時衆中。有一菩薩。名無所有。在彼會坐。然彼衆中。有諸菩薩。心懷疑惑。悔作惡者。住顛倒者。有業障者。有法障

者。及諸衆生。爲障所障。不能問佛。然彼欲爲彼等衆生。淨業障故。欲問世尊。觀此諸衆。多有菩薩。欲悔先惡。而心憔惱。不能聽法。復見菩薩。心不悔

惱。能一心聽。觀彼心。行。多有苦惱。多有憂患。多有穢雜。多生老死。憂悲苦惱。多怨憎會。多愛别離。當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爲如是等。無

量纏縛云何當於阿僧祗劫。行菩薩。行。既自有縛。云何當能解衆生縛。爾時無所有菩薩。如是念已。即自思惟。若世尊教。聽我請問。爲於此衆一切

衆生。作惡疑悔。令逺離故。爾時世尊知無所有菩薩摩訶薩。并及彼等。諸菩薩衆。心所。念已。告無所有菩薩摩訶薩。言汝無所有。我亦不爲諸菩薩

說。有染有著。有縳有繫。有犯犯豦。所以者何。一切著䖏。一切染處。一切縳處。一切降䖏。一切犯䖏。欲令超越。逺離諸相。行不和合。諸法不雜不可得。

故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一切諸法不縳。諸法不染。諸法不著。不繫不障。不犯不得是故。當成一切種智。善男子。有一切智發心之䖏不得

衆生於彼䖏中無法可縳。可染。可著。可繫。可障。可犯。可得可。知䖏。所汝無所有。汝應當爲諸菩薩。問如諸菩薩。摩訶薩等。不倦不污無著無縳。無障

虛空離虗空想。無有障礙。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速成就故。於一切䖏當爲開顯。爾時無所有菩薩。既爲如來教。請加持。及以智力。於多佛所種

菩根。故能於般若波羅蜜中。無有疑惑。隱身不現。而無所著。欲爲攝化諸菩薩故。而復欲顯諸福德故。復爲著心諸衆生等。爲取著覆。行在於相逺

善知識爲惡知識之所攝取。諸菩薩輩。知一切法。皆不可得。欲令無著。欲令覺故即以無量種種名華或水陸生。或金銀華。普散佛上。以精誠意。歡喜

勝妙無有缺减令諸衆生生歡喜故。賛嘆世尊。以偈問曰菩薩遊何䖏。何者是父母。住止於何䖏。何等爲眷屬。爾時世尊。即以偈頌。報彼無所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