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2963.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豪民則氣㮣相先能鳩集壯勇。使范蠡諸葛亮軰得而用之力本以務農。教民以習戰雖方行天下可也。其肯委之為不足守之地哉中與之初志

在進取。故不暇修營。㤗和之後。東於要盟。又不克經理然孝宗皇帝所以設扞防關空曠者。未嘗不留聖心。切惟今日。實南渡以來所未有之時政

嘗乘機自立繼孝宗所欲為之志夫髙城深池勁兵重戍邉之大命也。今淮東要害。在清河之口。敵之粮道。實出于兹。而淮陰無尋丈之城。無尺寸

之兵。徒以山陽可恃而已。然山陽雖大前無淮陰之蔽。後無寳應之援。若敵以重兵遮前。而竒兵㫁後。則髙郵維楊之路絶。而山陽之形孤。山陽不

守則通㤗尼而江浙震矣。淮西要害在渦頴之口。敵之粮道亦自此出。而濠梁安豊城則痹薄。池則堙狹。兵則單虛。徒以廬和可恃而已。然有安豊

之屏扞。則敵始不得以犯合淝。有濠梁之遮蔽。則敵始不得以走歴陽。藉有他徑可由。而吾以廬和當前。而濠壽㫁後。而彼有腹背之虞。我有掎角

之助。其能長驅深入。蕩無所限乎。故欲固兩淮。先防三口。此非臣之臆說也。昔孫氏之保江左。邾城雖小。猶屯三萬人。今維揚合淝。兩淮之根本而

兵數單弱。不及孫氏一邾城。故李綱嘗謂大將擁重兵於江南官吏守空城於江北。以為非策。臣謂今日當議徙江之屯。以壯淮甸之勢。或謂果

爾如江面何。夫兩淮藩籬也。大江。門户也。藩籬壯。則盗賊無闖門之慮。兩淮圖。則戎馬無飲江之憂。第當精閲舟師。布列津要。則表裏相應。屹如金

湯。其與區區坐守江壖而使賀若弼之徒得以經營飛渡者。利害何翅什百哉。雖然。此不足煩。聖慮也。古之為國者。必有重臣以當閫外之寄。故蜀

以孔明駐漢中。吳以陸遜守荆渚。皆付以事權。不從中御故二人者。得以乘機制變。而收成功。今江陵建鄴。雖有制閫之名。而實處内地。邊陲機事。

多不即知。至於小有措置。必皆聽命于朝。有請輙從。尚云可也。請而弗獲。抑又多焉。藉有異材。何由展布。因循誤事。可為深憂。臣願於近臣中。擇其

更事任。熟軍情。盛望素孚。文武兼備者二人。一於襄漢。一於兩淮之中。建立幕府。財許移用官許辟置其他悉如吳蜀任二臣故事。則淮襄之家計

可成。而朝廷之憂顧可釋。此陛下所當亟圖而不可忽也。或曰。彼方紛拏我幸無事。但求鎮靜。焉用張皇。臣切以為不然。夫自古未嘗無夷狄惟有

以持之則不敢窺未嘗無奸雄惟有以折之則不敢肆今不於斯時大有所振立萬一更生虎狼之敵。知吾易與潜啓桀心當是時也。不知安邉金

繒行人玉帛。可以窒其無厭之欲乎。夫古今之患非一。而蒙蔽為甚昔范仲淹嘗謂時方用兵不當諱言邉事今朝廷若以張皇為成。臣下希㫖。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