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054.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逝川。汝雖庶幾知所以正其終。而父子之義。師友之情。又烏得而相捐。命不齊兮。而其數或偏。學雖無窮兮。而其志則邅。奠單杯而哭柩。皆籩豆

之潔蠲。凡曰同遊。孰不思汝之疇昔而為之泫然。顧汝惓惓父子之念。未必不有憾於九泉。其自今與汝父。相與勉旃而終其所傳。汝而有知。其尚

因斯言而有以歸夫全。張舜民畫墁集祭張生文。嗚呼。學者所以去鄉里。離父母妻子。甘淡薄。盡勤勞。繼晝夜而不息者。知患其道之不至。

而不患乎身之不安也。身安可以學道。知愛其道以忘其身。亦蔽之深者也。而吾子既死矣。其知之乎否也。然諫爭之臣。死於朝廷。疆場之臣。死

於敵國。吾子死於庠序。其志一也。易有雖凶而無咎者。吾子之謂乎。嗚呼。吾子年㓜未壯。敏而好學。死乎數千里之外。母老而失所養。妻寡而失其

養。晚節末路。委為窮人。天道固如何哉。是可悲也已。陸子壽集祭王伯通文嗟嗟通伯。何其困於疾耶。生二十有五年。余不知其未見之前。自余

至門下之日。已覺氣宇之弗全。何執别之甫歲。忽訃音之遽傳。傷善人之早逝。為出涕之澘然。惟君之姊。與君之乳母。尤悲哽而不可言。念相去之

千里。無由親哭於靈筵。為一慟於蕭寺。痛幽靈之眇綿。嗟嗟通伯。其尚知乎。否耶。追惟君之於平昔。亦可謂子弟之賢。語呐呐而不出諸口。而孝友

睦姻之意。何如是其拳拳。既不嗇其所禀。奚獨不永於降年。况伉儷之未子。忽中道而棄捐。慕柏舟之清節。日泣涕之漣漣。動髙堂之傷感。為悲惻

之弗諼。以通伯之孝愛。寧能無恨於黄泉。然自方外者而觀之。則有以照其本無。盖人生於斯世。與夢㓜而不殊。方父母之未生。曾何有於形驅。既

形驅之不有。何恩愛之有乎。今通伯之既死。盖無以異乎未生之初。由是觀之。通伯之所以為通伯者。固自若也。又何必悲愴而嗟呼。然則予之所

以鈙祭於通伯者。豈特親戚傷念之情而已哉。不識通伯。尚能間此言。悟此理否耶。

僚官播芳大全集李伯純祭許大資文。嗚呼。天地磅礴。河岳炳靈。篤生異人。鬱為世英。長松老鶴。其儀形也粹玉精金。其性情也。澄淵藻鑑。燭理

明也。設凖持𢖍。稱物平也。經緯書史文章成也。貫古通令。議論閎也。金石鏗鏘。詩句清也。鸞鵠翔翥。字畫精也。勇於名義去就輕也。憂國如家。秉忠

誠也。致位通顯。不自榮也。恬澹寂寞。得此生也。士一于此。垂世立名。而公兼之。以大其聲。嗚呼哀哉易道陰陽。消長盛衰。春秋分明。褒貶是非。彌綸

天地。立萬世規。先聖制作。孰大於斯。公獨潜心。抉摘杳微。觧駁三傳。秕糠九師。發明象數。得其指歸。羲畫麟經。燦然有輝。嗚呼哀哉。漢有禄隱。時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