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054.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數人。一見先生。誓終厥身。侍郎祠下。每歲一到。知之又難。嬉笑而道。終身從我。其人益稀。峥嶸場屋。孰非其師。先生松柏。聊與之來。束書何處。舉似

談諧。門人陳某。合其徒。拜掃于綱山先生之墓。於乎。昔我為客。朝晡美食。懷抱亡聊。如次遭責。蓋以六經。未明訓釋。其後客居。雖食多蔬。六經咀

嚼。奚翅膏腴。可不有年。上冢一吁。年月日。門人陳某合漁溪之集一十有五人。走犀斜致告于墓下。今歲大比。行且誦先生峽門之篇矣。某感而

為之詞曰。先生文筆。千載仰髙。試黜終窮。葬此山阿。人之能者。不見之能。不能之誚。乃歸先生。來者懲創。不敢慕學。昔者昌𥠖。俗下是作。某其老矣。

操不成音。安得壺飱。笑傲山林。二年。冬十月有八日癸卯。學生陳某。合漁溪之集二十人。走犀斜。又去歲時月也。以酒漿殽果。致祭于綱山先生

墓下曰。昔者以無飯而未娶。曰不娶年逾壯室。先生之在紅泉也。曰予夢汝携其子而宴吾家汝謂不娶。終娶矣。先没後五年。而某有婦。今生男也。

噫。人乆遊于地下。夢始協于人間。是邪非邪。心感涕零。因其拜掃。瀝酒以告。惟先生其聴之。先生没入。歷載三十。我以見聞。其徒有集。與之持帚。

登墳薦酒。其力可為。僅能八九。歲除日忌。庶幾二紀。我有㣲誠。迄于母死。母死之年。我便闕然乃知世事。何者非縁。畤也嗣續記問亦足。夫何言慟。

一諧流俗。入于其居。家風棄儒。謟祭非鬼。盈室粘符。觀形察勢。我甘禮廢。豈期香火。至今遥逝。墳棄山村。反成羈魂。我因嗣到。焚香告言。思昔拜掃。

辭祥夢草。今此愚息。梵朋傭保。遂使人嗤。先生及我。死後休論。生前絶倒。門人陳某。敬以鷄醑致告于先生墓下曰。昔我侍誨逺在紅泉。見人稚

子。先生惻然。惻然者何。因懷其稚。父也不延。三雛皆未。去之幾何。又三失二。况乎綺伯。全家羈寄。雖存一季。莫之弔生。我獨來哭。犀斜墳塋。舊宅颯

空。昔哀父老。此象此爻。又奚及我。乆諳世變。成毁元無。幸留殘喘。且覔來蕪。嘉定己卯。暮春之閏。其日丁未。門人陳某。以其徒十數人。拜掃于綱

山先生犀斜之墓。烏乎先生。僅存孫子。飄蕩無家。侍郎户冷。落絮殘花。一雖困躓。一則榮華。到了齊同。見聞歎嗟。尋山賣弄。以墳不佳受誑依敀。以

輕釋迦。我當懲艾。而又撑拏。先生顧我。是邪非邪。先生留月。念彼拜經。其徒太半。徃時未生。兹焉曲堆。丹井子弟。感歎前篇。須臾人世。寒風落葉。

與來掃松。庶使知之。見聞所從。畤也早孤。幸如有種。慚非杜鄴。亡益張竦。先生廬墓。來者從學。墻屋雖頽。昔焉如昨。今歲還徃。尚遺幾人。有偕到此。

相視沾巾。門人陳某。漁溪聚徒。今歲横塘。七人與俱。仲秋科舉。孟秋罷齋。漁溪諸生。暑不能來。横塘歸者。便道過此。一杯上墳。同是拜起。横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