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125.pdf/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脩國史中書省。有一盤石。初元超祖道衝爲内史侍郎。嘗踞而草制。元超每見此石。未嘗不法然流涕。問疾流涕

新唐書髙儉傳。帝伐髙麗。皇太子監國。駐定州。儉攝太傅同掌機務。太子令曰。寡人資公訓道而比聽政。據按對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設按奉

傅。士廉固辭還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問之。貞觀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爲流涕。卒年七十一。讀詔流涕

書李靖傳。靖五代孫彦芳。為鳳翔司録參軍。家故藏髙祖太宗賜靖詔書數函上之。權德輿嘗讀太宗手詔至流涕曰。君臣之際乃爾邪。

顧望流涕新唐書藩鎮李全忠傳。匡威自將救王鎔。其弟匡籌據城自爲留後。匡威無所歸。鎔迎館于鎮。匡威引其

屬李抱眞登城西大悲。浮屠顧望流涕美其山川乃共圖鎔。武夫流涕唐書陸贄傳。贄請帝不吝改過。以言謝天下。

帝從之。故奉天所下制書。雖武夫悍卒無不感動流涕。去官流涕魏鄭公諌録濮州刺史龐相壽貪濁追還解任

自陳幕府。舊太宗矜之。賜絹百疋。即還向任。公進諌太宗。忻然納之。引相壽於前謂之曰。我昔爲五與一府作主。今爲天子爲四海作主。既爲四海

作主。不可偏與一府恩澤。向欲令爾重任。侍臣云爾若重任。必使爲善者皆不用心。侍臣所執既是。使不得中我私意。乃賜物而遣之。相壽默然流

涕而去。姚崇流涕唐書姚崇傳。崇出爲靈武大總管。謀二張以功封梁縣侯。后遷上陽宫。中宗率百官起居。王公

更相慶崇獨流涕。東之等曰。今豈涕泣時邪。恐公禍由此始。崇曰。比與討逆不足以語功。然事天后乆違舊主而泣。人臣終節也。由此獲罪甘心焉。

俄爲毫州刺史。懷友流涕唐書戴胄傳。胄殁。房玄齡魏徵與胄善。每至生平故處。輙流涕。讀史流

唐會要貞觀十七年。七月十六日。司空房玄齡。給事中許敬宗著作郎敬璠等正所撰髙祖太宗實録各二十卷。太宗遣諌議大夫褚遂

艮讀之於前始讀太宗初生祥瑞。遂感動流涕曰。朕於今日富有四海。追思膝下不可復得。因悲不自止。命收卷。仍遣編之秘閣。并賜皇太子及諸

王各一部。京官三品已上。欲寫者亦聽。頓首流涕資治通鑒昭宗天復三年。正月甲子。車駕出鳳翔幸朱全忠營。

全忠見上頓首流涕。上命韓偓扶起之。上亦泣。建中四年上在奉天召公卿將吏謂曰以不德。自䧟危亡。固其宜也。公輩無罪。宜早降以救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