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4385.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金。并州。古之并州。蓋舜分冀州為之。置十二牧則其一也。以其地在兩谷

之間。故為并州。亦曰在衛水常水之間。常水。在今博陵郡。衛水。在令常山郡。注已具上。周禮職方曰。正北曰并州。其山曰常。藪曰昭餘祁。常山在今

博陵郡常陽縣界。昭餘祁。在今西河郡介休縣界。川曰虖池。嘔夷。虖池。發源在今雁門郡繁峙界。嘔夷。在今安邊郡靈丘縣界。。音呼。池。音沱。寖曰

洡易。洡水。在今安邊郡飛狐縣界。易水發源。在今上谷郡易縣界。其利布帛。人二男三女。畜宜五擾。牛馬羊犬豕。榖宜五種。秦并天下。為太原郡。漢

武帝置十三州。此為并州。領郡九。兼得雍州之域。今上都以比。朔方。九原。榆林。新秦。銀川之地。後漢并因之。理於晋陽。今府。靈帝時。羌胡大擾。定襄

雲中等郡并流徙分散。獻帝時省入冀州。魏文帝復置并州。自陘嶺以北並棄之。今雁門郡。及以北之地。悉棄之。至晋亦置并州。領郡國六。理晋陽。

惠帝時。并州之地盡為劉元海所有。其後劉曜徙都長安。自平陽。今平陽縣。以東地盡入石勒。及符堅。姚興。赫連勃。並於河東郡置并州。姚興又分

河東為并冀二州。及後魏以後。分析不可詳也。今之并州。為太原府。古唐國也。昔帝竟為唐俟所封之國。按今博陵郡界有堯城。為堯始封之國。當

時徙於此也。後遷平陽。及夏禹所都之地。禹都。或為令太原。武在今年陽。或在今河東郡安邑。或在今河南府陽瞿也。亦髙辛氏子實沉。及金天氏

子臺駘之所居焉。左傳曰帝邊髙辛氏于實沉於大夏主參。金天氏之裔曰允格臺駘。以處太原。注云大夏。太原晋陽縣也。周成王又封弟太叔虞

於此。成王滅唐而封太叔。故參為晋星是也。叔虞子𤓖改為晋侯。唐有晋水。故改為晋。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晋荀吳敗狄子大鹵。即太原晋陽

縣也。晋。大鹵。太原。大夏。夏靈。晋陽。六名其實一也。春秋時為晋國。後為趙邑。智伯與韓魏圍晋陽歲餘。引汾水灌城。不没者三版。晋滅。屬趙。秦置太

原郡。二漢因之。兼置并州。領郡九。理於此。曹公圍𡊮尚於鄴。時𡊮紹外甥髙幹為并州刺史。牽招記幹曰。并州左有恒山之險。右有大河之圍。北有

强胡。速迎尚并方觀變。幹不能用之。魏改為太原國。并州仍舊。晋因之。領郡國六。理於此。後魏為太原郡。兼置并州。北齊後周皆因之。隋初廢郡。置

并州。又改為太原郡。唐為并州。髙祖臣隋室起義兵於長壽。元年置北都。後復為并州。開元十一年改為太原府。天寳元年加號為北京。屬河東道。

宋同。又為河東節度。領縣十三。太原。晋陽。文水。陽曲。樂平。清源。太簽。祈。榆次。盂。壽陽。廣陽。交城。後唐為西京。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