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462.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取驗。大體觀其氣銳之與識略耳。昔李左車陳湯。呂蒙馬隆孟觀並出自貧賤。勲效甚髙。未嘗聞其家代為將。以四海之廣。兆庶之衆其中豈無

卓越之士。臣恐未之思也。夫何逺之有。臣又聞之。賞者禮之源。罰者刑之本。故禮崇則謀大竭其能。賞厚則義士輕其死。刑正君子朂其心。罰重小

人懲其過然則賞罰看君國之紀綱。古人云國無綱紀。雖堯舜不能為化。今罰不能行。則賞亦難信故人間議者。皆云近日征行虚有賞格而無其

事。良由小才之人不讀大體恐賜勲庸漸傾倉庫。留意錐刀。將此益國。徇目前之近利忘経乆之逺圖所謂錯之毫釐。失之千里者也。且黔首雖㣲。

須應以實豈得懸不信之令謀虚賞之科。比者師出無功。未必不由於此。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故商君移木而表信曹

公割髮以明法。豈禮也㢤有由然也。自蘇定方征遼東李勣破平壤賞紀不行。動仍淹滯臣以吏不奉法主司之過。不聞斬一臺郎。戮一今史。如秦

懷恪。使天下知聞。皇天何能照逺而不照近哉臣識不稽古。請以近事言之。員觀中萬年縣尉司馬玄景。舞文飾智。以邀乾没。太宗審其奸詐。棄之

都市。及征髙麗。總管張君乂撃賊不進斬之旗下。臣以偽勲之罪。多於玄景。仁貴等敗。重於君乂。向使早誅薛仁貴郭待封則自餘諸將豈敢失利

於後哉。臣恐吐蕃之平。未在旦夕。且凡人識不經逺類皆隨時生言。吐蕃獸時。前隊死盡。後隊方進。衣甲堅厚。人馬甚多。又有瘴氣。不冝士馬。官

軍逺入利鈍難知前無克獲取斃之道。不積百萬。来無為大舉之資臣以吐蕃之對中國。猶孤星之對太陽。有自然之大小。自然之明暗論其智也

則我明而彼暗。論其敵也。則我大而彼小。夫夷狄雖同之禽獸。亦知憂其性命。豈肯前隊皆死。後隊方進由彼國虐用其人殘迫使然。非心之所願。

必不戰不頋死則兵法許敵能閗當以致筭取之。何憂於不克也。向令邉將能殺吐蕃。使其伏屍蔽野。浪血成河歛其頭顱。聚為京觀。臣恐此虜聞

官軍鍾鼓之聲望風塵而走。何暇前隊皆死。後隊方進㢤。由薛仁貴郭待封覆我師徒軍人䘮氣。至今不振。故虜得其便。跳梁於山谷。臣又聞興師十

萬日。費千金。國家之兵。可得而有。供軍之粮。不可得而濟。又今秋之行。仰藉馬刀不得數十萬匹。無以成大舉之資。臣請不用太府之錢。太倉之粟。

辦二十萬衆。二年資粮。馬五十萬匹。以滅吐蕃。使徃還足用。若天皇逰意。經年之外。此功可得而成。自國家大平五十餘載。百姓富饒。四海安樂。討

當今之户口。其數即倍少於隋時料當今之資財。其資還倍富於隋日。卜式有言。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冝死節。有財者冝輸之。如此。匈奴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