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464.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封。或彩畫地圖。詣都省陳獻從之。二十一日。尚書省言。浙西路合把隘四處。除吳江一處外其餘並據嶺。欲每處差近上官一員。充專一統領。措

置把截。統轄事務官其召募。欲就募本處土豪。立定官員。以一月爲期。令各分募。仍自備糧食。一百人無官。借補進武校尉。有官人借轉一官。二百。

人無官人。借補承信郎。有官人借轉兩官。三百人無官人。借補承節郎有官人借轉三官。合用兵器欲令應募人隨土俗所宜自辦。統領官隨數量

給價錢。從之。三月十二日。吏部郎官鄭資之除沿江措置防托。監察御史林之平爲沿海措置防托。並許辟置僚屬。所管地分。之平自杭州至太

平州。資之自池州至荆南府。既而之平言應海船。乞於福建廣東沿海州軍雇募。分作三等。上等船面闊二丈四尺以上。中等面闊二丈以上。下

等面闊一丈八尺以上。並以船中堵爲側上等船募稍工二人水手四十人。中等稍工一名。水手三十五人。下等稍工一名。水手二十五人。船合用

望斗箭隔鐵撞硬彈石炮火炮火箭及兵器等。兼防火家事之類。募船候到日。别作旗号。令布沿江。各認地分把隘。如有探報。及觀望烽堠。節次應

援。舡十隻爲一䑸。差所募官一員管押。候到防托去處。及半年無散失敗闕。選人與循一資。大小使臣以下减三年磨勘。各與占射差遣一次。其舡

約募六百餘隻。分作三番。半年一易。詔並從之。又資之言。欲募江東西湖北有物力人户。及有子本舟船。本處保明。權行借補。隨船多寡。子本厚薄。

與行補授。舡七隻以上通載及一萬三千石。與補授承信郎。五隻以上通載一萬䂖。與補進武校尉。二隻以上通載四千石。與補進義校尉。今具募

二十綱分諸路。江西八綱。江東路七綱。湖北路五綱。候舟舡通快日更行增募十船爲一綱。每舡稍工槔手招頭募三十人。備戰之具。合用紙甲手

炮鈎槍木弩。箭用紅竹。火綱舡不必盡用戰艦。只尋常舡亦可分作二運。一即徃來般載上供米。一即居上流把隘如此。勞逸既均。緩急可濟。今

共二十綱。除梢工槔手招頭外。其遇敵人兵五千四百人。係無探報時合舡上供米。外有二千七百人徃來江上。雖有蕃賊小寇。則無能爲矣。不惟

免長江之患。又無綱運失䧟之虞。江南爲岸。臨江縣鎮渡口。召募土豪把隘。五百人借承信郎。三百人校尉。二百人副尉。各給劵。並從之。五月十

日。詔應措置防江等事。並並隷制置使司總行沿江州軍。上自荆南府。岳州。鄂州。興國軍。臨江軍。江州。池州。南康軍。太平州。江寧府鎮江府。常州。江陰

軍。平江府。委自知通。令佐。按户籍丁産簿。逐一點集。選有物力。衆所推服之人充隊長。各認地分。其防托處。務爲便利。仍仰多置弓弩並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