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4708.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物皆成苞裏。元未分别。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此極說太素渾淪。今人言質率尔有能散之意。視之不見。聽之不

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也。此又說上古太易之時。始有聲氣。曰埒尚未有聲氣恶有形兆乎。又重明之禮記而小正十二月鷄始乳也。易

變而爲一。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者氣變之究也。乃復變而爲一。一者形變之始。清輕上爲犬。濁重下爲地。易。太易也。太易變而爲一。謂變爲

太初也。一變而爲七。謂變爲太始也。七變而爲九。謂變爲太素也。乃復變爲一。一變誤耳當爲二。二變而爲六。六變而爲八。則與上七九意相協。不

言如是者謂足相推明耳。九言氣變之究也。二言形之始亦足以發之耳。又言乃復之一易之變一也。太易之變不惟是而已。乃復變而爲二。亦謂

變而爲太初。二變爲六。亦謂變而爲太始也。六變爲八。亦謂變而爲太素也。九陽數也。言氣變之終。一陰數也。言形變之始。則氣與形相隨此也。初

太始之六見其先后耳。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竒者爲陽。偶者爲陰。竒者得陽而合。偶者得陰而居。言數相偶乃

爲道也。孔子於易系箸此天地之數。下乃言子曰。明天地之道本此者也。一變而爲七。是今陽爻之象。七變而爲九。是今陽爻之變。二變而爲六。是

今陰爻之變。六變而爲八。是今陰爻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東方象木。木自太易至太素氣也。形也既成。四象爻

備。於是清輕上而爲天。重濁下而爲地。於是而開闔也。天地之與乾坤氣形之與質本同時如表裏耳。以有形生於無形問此時之言斯爲之也。物

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畫而成乾。乾坤相並俱生物於太初時如始。太始時如壯。太素時如究。而后天地開關乾坤卦象立焉。三畫成體象卦亦然。物

有陰陽。因而重之故六畫而成卦。此言人皆所及無苟然卦者掛也。掛萬物視而見之。故三畫已下爲地。四畫以上爲天。物感以動類相應也。陽氣

從下。動於地之下。則應於天之下。動於地之中。則應於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於天之上。故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謂之應。陽動而進。陰動而

退。故陽以七。陰以八爲彖。易一陰一陽合而爲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

之息也。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宫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於八卦

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遊息於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爲名焉。故星經曰。天一太一主氣之神侍猶侍也。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