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142.pdf/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曰引兊。自上引其類也。上與三雖非正應。而以邪道合者。處兊之終。居卦之上。冝旁招俊乂。汲引衆賢。以盡說道之正。則利澤施於天下矣上六

陰柔小人。其所汲引者。不過其黨類耳。安能光亨于天下乎。故象曰上六引兊。未光也。朱漢上傳上說道之成。六正已輔九五剛健中正之君冝有

膏澤下於民。而未光何也。以引六三之小人也。三巽為繩。離為光上六之說三。相引之如舉繩然。為山一簣之虧也。此所以未光歟。六三兊之小人

也。故初九剛正者。不疑於三而行也。九二剛中。不比於三也。而悔亡九四以三為疾。九五孚于三而厲。上六引三而未光。小人以說進而為害。其可

不慮乎。李衡義海撮要上六不累于位。是志于髙尚。然執德不固見誘則從。故稱引兊。雖能說君之㫖。葉剛而不為之下。然喪其髙尚之風。未足為

光也。收上六以陰柔居一卦之極。當旡位之地。欲以柔邪不正之道。苟且以牽引天下之民。使居恱於已。雖得人之恱。其道未足為光大也。胡

所引王弼注。孔頴遣正義。未漢上傳。蘇軾傳益見前。鄭剛中窺餘六三居内體。可以上行。而比於二來而求說者也。上六居外體之外。引而去矣。旡

意與五為說者也。同為兊之三交。見於異體。遂分内外之異。豈不相去矣哉。或問上六之引兊。與萃六三之引吉。同歟。曰不同也。萃六二。在群陰之

中。待人君引而後聚。是引之也。上六戒六三之來兊。引而去之。是自引也雖然兊道以說為主。上六雖無來兊之賤。在兊則未光矣。三動離毁。未光

之象虞氏曰。無應。乘陽動而之巽。巽為繩。艮為手。故引兊楊萬里傳賢人在上引其類。小人亦然。物各從其類也。故上六兊說之小人必引六三來

兊之小人然舉而無成。發而不中者。上有九五之剛明。以剥為懼下有三陽之衆正。以隔其來又以上六在一卦之外無位以昌其黨此小人之道

所以不至於光亨而亂天下也。驩兜薦共工。而堯吁。僉言薦鯀而堯咈皆引兊而未光者歟。六三下卦。兊說之極。上六上卦兊說之極。又皆陰柔故

上者引下者來。林栗集解上六巽也。以陰居柔而在上卦之上下無其應而乗乎九五之兊。故曰引兊。引牽引也。巽為繩。故有引兊之衆上六之於

九五。本非其應。而能以柔巽引而說之是以謂之引兊也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說之不以道。不說也。今九五大人。而引於上六何哉曰五應在二

其比在四。二爻皆君子。而有不正之行。其於九五雖為同德而有所不合焉則上六小人。得而引之冝矣。五。正也。上亦正也彼以正合而又巽與之

言能無說乎。然封倫裴矩。在隋為侫人。在唐為忠臣其終為正為邪未可知也。是以不著其吉凶焉。故子曰上六引兊未光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