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22536.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玉堂。東閣謂之承㫖閣。自惟孤陋三入承明之廬。暇日閲兩禁辭册。因俾兩院史繙緑前後所當内外制告命令書詔。及禁中諸辭語。類次為二十

卷。雖思致荒淺。不足為文章風體。然國家典册號令。至扵史牘所載。亦有美教化。厚風俗。示勸戒者。非徒為之空文而已也。玉堂者。太宗皇帝神筆

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揭扵中楹。備于翰林舊志。故以命篇云。劉莘老序宣徽南院使。太子少師致仕張公。謂河間劉某曰方平。知慶曆制詔也。

是時王師問罪夏戎。選使命帥。多輟西掖。嘗以病白扵朝。家留專典辭命。故當直演潤。視輩行為多。踰年入翰林為學士。旋改御史中丞。復以内職

充三司使。乆之。辭使還職。治平中。又自外官召充學士承㫖。熈寧某年乃罷。暇日追惟榮遇。凡歷内外制通若干年。因録其文為二十卷。昔者太宗

皇帝飛白玉堂之署。賜院揭扵堂上。方平實居堂之承㫖閣。扵是假以名集。而子宜為叙其說。某退而讀公之文。稽載籍之傳。而嘆曰。亶乎甚哉。辭

之不可以已也。夫萬事異理。非言弗命。四方異情。非辭弗通。詩不云乎。辭之輯矣。民之洽矣。傳亦有之。子産有辭。諸侯頼之。是以君天下者。必使其

臣賛為辭而后出之。周御史掌賛書。漢尚書作詔文。此其官之見扵古者。歷代因之。其任逾重。夫以堂宁之一言。行乎四方萬理之外。不髙深簡嚴

不足以重王體。又欲其誠之宣。不優柔曲折。不足以究民聽。又欲其言之約。三代而上。經聖人所是。不可尚已。三代而下。作者汙𨺚。隨世屢變。其間

承平之時。訓辭深厚。號令温雅有古風列。而傾側之際。書詔所下。武夫悍卒。揮涕感動。終扵享好治之譽建持危之功。則潤色之効。豈小補哉。自慶

曆至扵熈寧。維仁祖恭儉寬太英祖克篤前烈。主上長駕逺馭。略不世出。三朝政績。巍巍煥煥。非尋常耳目所能聽觀。而扵斯時。典册誥命。多出公

手。上之仁心德意。國之威福所指。明布諭下。昭如日星。學士大夫。都邑野人。莫不曉然知治道之所以然。雖政績固自卓越。而述作之妙。良有助哉。

至扵供奉歌誦。祠祝賛戒。勒之金石播之樂府。多者千百。少數十言。體制紛然。各得其度。衆人不給。我獨嬴餘。又何其髙也。而公猶曰。是烏足録者。

顧以國家典章政令。數十年間錯見是書。因不敢廢。嗚呼。是故公之心也。公行事閥閲。章章在人。當備國史。此弗論著。獨記公之言。推廣其意而為

之序。元豐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尚書右司郎中劉某序。蒲左丞集文獻通考蒲左丞集十卷晁氏曰。皇朝蒲宗

孟。字傳正。閬州新井入。皇祐五年進士。曾公亮薦除舘職。神宗謂宰相曰。宗孟有史才。乃同修國史。入為翰林學士。除尚書左丞卒年六十六。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