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CADAL02022816 清初三大疑案考實.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奏知皇太-{后}-而後宣示,又-{云}-即宣示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侍衛等,其間必有太-{后}-及諸王斟酌改定之情事。就遺詔全文觀之,未必世祖能徹底悔悟至此,而旣有此遺詔,則祚之所以靈長,太-{后}-諸王之所以能爲宗社計也。俟後再詳之。茲更言世祖崩御之證,則當時更有京曹中文學著名者之記載在。

民國二十年四月,上海《人文雜誌》載雜記一篇,-{云}-係金山守山閣錢熙祚之後人名燦若者所助贈,而不得其主名。余閱其中有-{云}-:「端敬皇-{后}-喪,中堂命余輩撰御祭文。山陰學士曰:『吾輩凡再呈稿矣,再不允,須盡才情,極哀悼之致。』予具稿,中堂極歎賞。末聯有『渺茲五夜之箴,永巷之聞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後誰人?』等語。上閱之亦爲墮淚。」-{云云}-。因舉嘉慶《上海縣志·張宸傳》示 人文社,乃於次期雜誌中補載撰雜記者之名爲張宸焉。靑琱。向讀魏源《聖武記》,於《康熙親征準噶爾記》後,附錄內大臣馬思哈《出師塞北紀程》,-{云}-「見上海張宸靑琱集」。所紀乃康熙二十九年之事。旣而讀汪琬《堯峯文鈔》,則有《張靑琱詩集序》,中言靑琱「官不越郎署,年不及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