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3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稍可施功,雨晴復止。後有人以木盤貯水,盤底為小」 竅,釃水一如雨點,設于井上,謂之「雨盤」,令水下終日 不絕。如此數月,井榦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復舊。 醫家有五運六氣之術,大則候天地之變,寒、暑、風、雨, 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則人之眾疾,亦隨氣運盛衰。 今人不知所用,而膠于定法,故其術皆不驗。假令厥 陰用事,其氣多風,民病濕泄,豈溥天之下皆多風,溥 天之民皆病濕泄邪?至于一邑之間,而雨暘有不同 者,此氣運安在?欲無不謬,不可得也。大凡物理有常 有變,運氣所主者,常也,異夫所主者,皆變也。常則如 本氣,變則無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從逆、淫 鬱、勝復、太過、不足之變,其發皆不同。若厥陰用事,多 風而草木榮茂,是之謂「從。天氣明潔,燥而無風,此之 謂逆。太虛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謂淫。大風折木,雲物 濁擾,此之謂鬱。山澤焦枯,草木零落,此之謂勝。大暑 燔燎,螟蝗為災,此之謂復。山崩地震,埃昏時作,此之 謂太過。陰森無時,重雲晝昏,此之謂不足。」隨其所變, 疾癘應之,皆視當時當處之候,雖數里之間,但氣候 不同,而所應全異,豈可膠于一證?熙寧中,京師久旱, 祈禱備至,連日重陰,人謂必雨,一日驟晴,炎日赫然。 予時因事入對,上問雨期,予對曰:「雨候已見,期在明 日。」眾以謂頻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暘燥,豈復有望? 次日果大雨。是時濕土用事,連日陰者,從氣已效,但 為厥陰所勝,未能成雨。後日驟晴者,燥金入「候,厥陰 當折,則太陰得伸,明日運氣皆順,以是知其必雨」,此 亦當處所占也。若他處候別,所占亦異,其造微之妙, 間不容髮,推此而求,自臻至理。

《倦遊雜錄》:「零陵出石燕,舊傳雨過則飛。嘗見同年謝 郎中鳴云,向在鄉中山寺為學,高岩石上有如燕狀 者,因以筆識之。石為烈日所暴,忽有驟雨過,所識者 往往墜地。蓋寒熱相激而遁,非能飛也。」

《緗素雜記》《南唐近事》云:金陵建國之初,軍儲未實,關 市之利,斂率尢繁,農商苦之而莫達于上。時屬近甸 亢旱日久,祈禱無應。上他日舉觴苑中,宣示宰臣曰: 「近京三五十里,皆報雨足,獨京城不雨,何耶?得非獄 市之間,冤枉未伸乎?」諸相未及對,申漸高歷陛而進 曰:「雨懼抽稅,不敢入京。」上因是悟之,翌日下詔停一 切額外稅,信宿之間,膏澤告足。故知優旃漆城、那律 瓦衣,不為虛矣。又《江南野錄》載:李家明從嗣主遊後 苑,登于臺觀,盛望鍾山雨,曰:「『其勢即至矣』。家明對曰: 『雨雖來,必不敢入城』。嗣主怪而問之,家明曰:『懼陛下 重稅』。嗣主曰:『不因卿言,朕不知之』。」遂令榷務半而征 之。余嘗考二說,大同小異,然《近事》以為國初,《野錄》以 為「嗣主」,《近事》謂申漸,高,《野錄》謂「李家」,明其不同如此, 孰謂《書》可信耶?

《後山叢談》:諺云:「行得春風有夏雨。」蓋春之風數,為夏 之雨數,小大緩急亦如之。

浙西地下積水,故春夏厭雨;浙東地高燥,過雨即乾, 故春得雨即耕。

《退齋雅聞錄》:河朔人謂清明雨為「潑天雨」,立夏雨為 「隔轍雨。」秦、晉間,農夫語云:「小麥鑽火秀,旱殺豌豆花; 植穀拖泥秀,爛起田中瓜。」

《蠡海集》:或問曰:「夏月龍行,雨餘月否者何?」答曰:「雨,陰 從地生,夏日陽極在上,陰豈能生而升乎?不升則不 降。龍潛湫潭幽陰之處,一動而出,陰氣得附之以升, 既升必降,散而為雨,故夏日之雨則龍行也。」

曲洧。舊聞蕎麥具五方之色,然方結實時,最畏霜,此 時得雨,則於結實尢宜,且不成霜,農呼為「解霜雨。」 《對雨編》:歐陽公好稱頌唐「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之句,以為不可及。予絕喜李頎詩云:「遠客坐長夜,雨 聲孤寺秋。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且作客涉遠,適 當窮秋暮,投孤村古寺,中夜不能寐,起坐凄惻,而聞 簷「外雨聲」,其為一時襟抱,不言可知。而此兩句,十字 中,盡其意態。「海水」喻愁,非過語也。

《歲時雜記》:「七月八日雨曰洗車。」

《雞林類事方言》:「雨曰霏微。」

《捫虱新話》:江湖二浙四五月間,梅欲黃而雨,謂之「梅 雨。」

《庚溪詩話》: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連旬,謂之黃梅雨。 然少陵曰:「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湛湛長江去,冥 冥細雨來。」蓋唐人以成都為南京,則蜀中梅雨,乃在 四月也。及讀柳子厚詩曰:「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 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此子厚在嶺外詩,則南粵 梅雨又在春,未知孰是?梅雨時候所至,早晚不同, 感應類從志,「積灰知風,懸炭識雨。」

《芥隱筆記》:太白詩「雨絕無還雲」,用《三國志吳虞翻傳》 「罪棄雨絕。」陳孔璋檄。又曰「雨絕于天。」

陰鏗有《夜雨滴空階》,柳耆卿用其語,人但知為柳詞 耳。

《紀歷撮要》:七月十六日雨,名「洗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