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8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雒,禊也。自魏不復用「三日水宴」 者焉。

《晉書》

《禮志》

《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於東流水上,洗濯祓 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晉中 朝公卿以下,至於庶人,皆禊洛水之側。趙王倫篡位, 三日會天泉池,誅張林。懷帝亦會天泉池賦詩。陸機 云:「天泉池南石溝,引御溝水,池西積石為禊,堂跨水, 流杯飲酒,亦不言曲水。」元帝又詔罷三日弄具,海西 於鍾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

《宋書》

《禮志》

舊說,後漢有郭虞者,有三女,以三月上辰產二女,上 巳產一女,二日之中而三女並亡,俗以為大忌。至此 月此日,不敢止家,皆於東流水上為祈禳,自潔濯,謂 之禊祠。分流行觴,遂成曲水。史臣案:《周禮》「女巫掌歲 時祓除釁浴」,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也。釁浴,謂 以香薰草藥沐浴也。《韓詩》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此則其來 甚久,非起郭虞之遺風,今世之度水也。《月令》:「暮春,天 子始乘舟。」蔡邕《章句》曰:「陽氣和暖,鮪魚時至,將取以 薦寢廟。故因是乘舟,禊於名川也。」《論語》:「暮春浴乎沂。」 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於水濱,葢出此 也。邕之言然。張衡《南都賦》:「祓於陽濱。」又是也。或用秋。 《漢書》:「八月祓於霸上。」劉禎《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 隅。人胥祓除,國子水嬉。」又是用七月十四日也。自魏 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

《南齊書》

《禮志》

三月三日曲水會,古禊祭也。《漢禮儀志》云:季春月上 巳,官民皆絜濯於東流水上,自洗濯祓除去宿疾為 大絜。不見東流為何水也。晉中朝云卿已下至於庶 民,皆禊洛水之側。事見諸《禊賦》及《夏仲御傳》也。趙王 倫篡位,三日會天淵池,誅張林,懷帝亦會天淵池,賦 詩。陸機云:「天淵池南石溝,引御溝水,池西積石為禊」 堂,跨水流杯飲酒,亦不言曲水。元帝又詔罷三日弄 具,今相承為百戲之具,雕弄技巧,增損無常。 史臣 曰:「案禊與曲水,其義參差。舊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 姑洗絜之也。巳者,祉也,言祈介祉也。一說,三月三日 清明之節,將修事於水側,禱祀以祈豐年。應劭云:『禊 者,絜也,言自絜濯也』。或云,漢世有郭虞者,以三月上 辰生二女,上巳又生一女,二日中頻生皆死,時俗以 為大忌。民人每至其日,皆適東流水祈祓,自絜濯浮 酌清流,後遂為曲水。」案高后祓霸上,馬融《梁冀西第 賦》云:「西北戌亥,元石承輸,蝦蟆吐寫,庚辛之域。」即曲 水之象也。今據禊為曲水事,應在永壽之前,已有祓 除,則不容在高后之後。祈農之說,於事為當。

《荊楚歲時記》

《曲水事考》

三月三日,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

按《續齊諧記》:「晉武帝問尚書摯虞曰:『三日曲水,其義何指』?答曰:『漢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而三日俱亡,一村以為怪,乃相攜之水濱盥洗,遂因流水以濫觴。曲水起于此。帝曰:『若此談,便非嘉事』。尚書郎束晳曰:『摯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請說其始。昔周公十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有金人自東而出,奉水心劎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諸侯,乃因其處立為曲水。二漢相沿,皆為盛集。帝曰:「善。」賜金五十斤,左遷摯虞為陽城令。按《韓詩》云:「唯溱與洧,方渙渙兮。唯士與女,方秉蕑兮。」《注》「謂今三月桃花水下。」 以招魂續魄,祓除氣穢。《周禮》:「女巫歲時祓除釁浴。」鄭注云:「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司馬彪《禮儀志》:三月三日,官民並禊飲于東流水上,彌驗此日。《南岳記》云:「其山西曲水壇,水從石上行,士女臨河壇三月三日所逍遙處周處。」吳徽注吳地記則又引郭虞三女,並以元巳日死,故臨水以消災,所未詳也。張景陽《洛禊賦》則洛水之遊,傅長虞《神全文》乃園池之宴。孔子云:「莫春浴乎沂。」則水濱禊祓,由來遠矣。

是日取鼠麴汁、蜜和粉,謂之「龍舌。」以厭時氣。

《隋書》

《禮儀志》

後齊三月三日,皇帝常服乘輿詣射所,升堂即座。皇 太子及群官坐定,登歌,進酒行爵,皇帝入便殿,更衣 以出。《驊驑令》進御馬,有司進弓矢,帝射訖,還御座,射 懸侯又畢,群官乃射。

隋制,於宮北三里為壇,高四尺。季春上巳,皇后服鞠 衣,乘重翟,率三夫人、九嬪、內外命婦,以一太牢制幣 祭先蠶,於壇上,用一獻禮。

《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