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9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法曰:夏至前後一日,用測器數,具各依法求午正日 軌高,若俱合,即真率,否則擇其相合者用之。第二第 三日再測如前,於所得真率內減去地半徑之差,又 減去赤道高,餘為兩道距度,即夏至日躔赤道以上 之緯度也。何以不用冬至?以夏至太陽近天頂,蒙氣 甚微,不入算。冬至近地平蒙氣多,則差多。何以用前 「後一二日?」曰:「至前後一日,日躔去離赤道止一十三 秒,次日止五十五秒,測器之上,無從分別,與初日不 異也。」

若用冬夏兩至之較,差不為真,率見前論。

古今各測

周顯王二十五年丁丑迄崇禎元年戊辰,為一千九 百七十二年。《西古史》亞理大各

秦二世三年甲午迄崇禎元年戊辰。為一千八百四 十七年。《西史》阨臘多

漢景帝中元元年壬辰迄崇禎元年戊辰,為一千七 百七十七年,《西史》意罷閣。

漢光武建武十七年辛丑迄崇禎元年,為一千四百 八十八年,《西史》多勒某其書,為曆家之宗。

已上四家測定,黃赤相距為二十三度五十一分二 十○秒,於中分為二十三度八十五分。

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迄崇禎元年,為七百四十八 年。《西史》亞耳罷德測定二十三度三十五分,於中分 為二十三度五十八分三十三秒。

宋神宗熙寧三年庚戌迄崇禎元年,為五百五十八 年。《西史西雜刻》測定二十三度三十四分,於中分為 二十三度五十六分六十七秒。

宋高宗紹興十年庚申迄崇禎元年,為四百八十八 年。《西史》亞爾滿測定二十三度三十三分,於中分為 二十三度五十五分。

元成宗大德四年庚子迄崇禎元年,為三百二十八 年。《西史》波祿法測定二十三度三十二分,於中分為 二十三度五十三分三十三秒。

天順四年庚辰迄崇禎元年,為一百六十八年。《西史》 「褒爾罷」測定二十三度二十八分,於《大統曆》為二十 三度四十六分六十七秒。

正德十年乙亥迄崇禎元年,為一百一十三年。《西史》 歌白泥測定二十三度二十八分二十四秒,於《大統 曆》為二十三度四十八分一十二秒。

萬曆二十四年丙申,迄崇禎元年,為三十二年。《西史》 「苐谷造銅鐵測器十具,甚大甚準。」又算地之半徑差 及清蒙差歲歲測候,定為二十三度三十一分三十 ○秒。西土今宗用之於《大統曆》,為二十三度五十二 分三十○秒。

苐谷覃精四十年,察古史測法,知從來未覺有清蒙 之氣及地之半徑兩差。又舊用儀器體製,小分度粗, 窺筩孔大,所得餘分,不過四分度或六分度之幾而 已。且古來測北極出地之法,未真未確,故相傳舊測, 俱不足依賴以定太陽躔度。

今欲定黃道各經度分之緯度分若干,借《宗動》一題, 曰:「凡得兩道極相距度分及黃道,其經度分可推本 度分之緯度分。」

如左圖,甲乙為赤道一象限,甲丙為黃道一象限,兩 道遇於甲為春秋分,乙丙為過兩至兩極之經圈有。

圖

兩道距度

即二十三度三十一分三十秒之弧

為甲角之度而測他距度其法如日躔立夏節為丁即從丁向赤道作丁戊垂弧而成甲丁戊曲線直角形此形有甲角二十三度半強又有甲丁弧立夏之

經度四十五。求丁戊弧緯度,則全數十萬,與甲丁弧 之正弦七○七二;若甲角之正弦三九九一五,與丁 戊弧之正弦二八二二二。查得一十六度二十三分 三十九秒,為立夏之黃赤距度,與立春、立秋、立冬之 距度皆等。蓋從兩分之交數,經度皆四十五也。他各 節去離二分,或左或右,經度等,則距度亦等。以此法 推黃道各經度分之緯度分,作表如後。

「反之,有太陽之緯。」求其經,如上圖甲丁戊形,有甲角 丁戊弧緯而求甲丁弧,其法全數與甲角之正弦三 九九一五。若戊丁弧之餘割線三五四三八一,與甲 丁弧之餘割線一四一四二一,查得四十五度。其法 見《宗動天》本書。

「凡過極圈截黃、赤二道,有黃道所截之經度分,求截 赤道之經度分,此即《約說》所名赤道上之黃道升度 也。過極圈」者,在正球為地平,在欹球為子午圈、時圈 等。

如左圖,乙、甲、丙如前,若正球。赤道過天頂則己戊丁弧為 地平,己丁庚其子午圈,己為北極,庚為南極,甲戊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