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分秒,以盈縮差命度,為日盈減縮加之,即四正定 氣日及分秒。置日平行度,《萬通》之:以盈縮分盈初縮 末加之,縮初盈末減之,為其日行定度。置四正小餘, 以其日行定度乘之,如平行度而一,所得以減四正 加時黃道日度,各得四正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 秒。
求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
以《四正》定氣日距後正定氣日為相距日,以四正晨 前夜半日度距後正晨前夜半日度為相距度,累計 相距日之行定度,與相距度相減,餘如相距日而一, 為日差。相距度多為加,相距度少為減。加減四正每 日行度率,為每日行定度;累加四正晨前夜半日度, 滿黃道宿度去之,為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 秒。
求每日子午二正黃道日度。
置所求《月經朔入曆》,以經朔小餘減之,餘為《經朔晨 前子正入曆》;累加一日,為每日《晨前子正入曆》;又以 五十刻加之,為《午正入曆》;命日為度,各視其限,求盈 縮差,盈加縮減之,為所求黃道定積度;以歲前冬至 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滿黃道宿度去之,即每日 子午黃道日度及分秒。
或以其日行定度,折半,加晨前夜半黃道定積度,亦得午中黃道定積度。
求每日子午二正赤道日度。
視黃道定積度,在象策已下為至後;已上去之為分 後;再去之為至後;復去之,為分後。內減黃道積度,以 赤道率乘之,如黃道率而一;所得,以加赤道積度及 所去,《象策》,以歲前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加而命之,滿 赤道宿度去之,即每日子午赤道日度及分秒。
赤道十二次宿度
娵訾之次,初起危十二度二十六分八十七秒半。 降婁之次,初起奎一度六十分六十二秒半。
《大梁》之次,初起胃三度六十四分三十七秒半; 實沈之次,初起畢七度十八分十二秒半。
鶉首之次,初起井九度六分八十七秒半。
鶉火之次,初起柳四度,空分六十二秒半。
鶉尾之次,初起張十四度八十四分三十七秒半。 壽星之次,初起軫九度二十八分十二秒半。
大火之次,初起氐,一度十一分八十七秒半。
《析木》之次,初起尾三度十五分六十二秒半。
星紀之次,初起斗四度九分三十七秒半。
元枵之次,初起女,二度十三分十二秒半。
黃道十二次宿度
娵訾之次,初起危十二度八十分三十一秒。
降婁之次,初起奎一度七十三分六十七秒。
《大梁》之次,初起胃三度七十分四十五秒。
實沈之次,初起畢六度八十一分三十三秒。
鶉首之次,初起井八度三十六分十一秒。
鶉火之次,初起柳三度九十一分六十七秒。
鶉尾之次,初起張十五度四十四分二十三秒。 壽星之次,初起軫十度六分四十二秒。
大火之次,初起氐一度十三分三十九秒;
《析木》之次,初起尾二度九十八分十八秒。
星紀之次,初起斗三度七十七分九十六秒。
元枵之次,初起女二度八分八十四秒。
「赤道有常,黃道無定,凡推辰次,當以赤道為準,隨日 度歲差推變黃道。」右據萬曆甲午年歲差所推,已後 臨時推變。
推變十二次宿度
置赤道入次宿度及分秒,以前宿赤道距後積度加 之,滿象策去之,為《四正後赤道入次》積度;以其赤道 積度減之,餘以黃道率乘之,如赤道率而一;所得,以 加黃道積度,為《四正後黃道入次》積度;以前宿《黃道 距後》積度減之,如不及減,加《象策》以減之,餘即所求 黃道入赤道十二次宿度及分秒。
求入十二次時刻
「各置黃道入次宿度及分秒,以其日晨前夜半黃道 日度及分秒」減之,餘以日平行度乘之,為實,以其日 行定度為法,實如法而一,所得,依時刻法求之,即入 次時刻。
步晷漏第五
京師,北極出地四十度太。
冬至中晷恆數:丈五尺九寸六分。
夏至中晷恆數:二尺三寸四分。
冬至晝,夏至夜,三十八刻。
夏至晝,冬至夜,六十二刻。〈已上見元志〉
《岳臺》,北極出地三十五度。
冬至中晷恆數:丈二尺八寸三分。
夏至中晷恆數:尺五寸七分。
冬至晝,夏至夜,四十刻。
夏至晝,冬至夜,六十刻。〈已上見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