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數,謂之「歲旋。」蓋依後時所立象,較前象所得七政等 星居舍內應增或阻前星之力,即效驗所繇變也。法 令球依前立象之時定住,視赤道交子午圈若干度, 為前象天中升度。今越若干年,復求後象天中之升 度,必每去一歲,加八十八度四十九分,滿全周則去 之,餘數即後象赤道交子午圈度。使之於本圈正合, 可得天容。依歲旋之時因以定各舍宮度。而各星安 舍法亦同前。假如崇禎元年正月酉正時,立前象,因 太陽躔元枵一十六度一十九分,依法轉球,令時盤 酉正交子午圈,得赤道交本圈之升度為五十度。設 相去八年,復立象,為崇禎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陽 躔元度是則以八乘八十八度四十九分去全周,餘四十 度三十三分,為後象之升度。移居子午圈,得本圈。指 酉初二刻,為歲旋之時。如用《立成表》細求,即後歲中 先查太陽躔元度分之日,為歲旋終之日。次以《後象》 升度減太陽是日之升度。不足減借全周減之餘數化為時刻 分,即得當日立象之時刻焉。假如因十二月二十九 日太陽躔元度為歲旋終之日,其升度三百一十八 度四十八分後象升度四十度三十三分不足減,借 全周,共得四百○度三十三分。減去前數,餘八十一 度四十五分,化為五小時一刻一十二分。從午正起筭

加升度表

引《照元》,與《增力元》相合。

凡初得某星,某宮居某舍,因之以占所效,是謂《照元》。 設更有一星,或一宮所居舍,能增力,或阻前效,即謂 為「增力元。」二元必各依定時著力,乃就中求以前者 至後之位,或反以後者至前之位,俱依赤道弧相應 二元之距為限,轉球查其弧之大小為引,則一度應 一年,度數既定,應在何時,亦可限矣。故引後至前,以 順宗動為正。而引前至後,則因五緯逆行時用之,遂 名曰「反引」,皆於球上可得。正引者何?轉球先依天象 安定,令黃道應第一舍初界之度,正居東地平。次查 照元移象圈徑過其上,併識赤道合子午圈度。又轉 球右行,以增力元。至半圈,復識赤道交子午圈度。則 先後所識之間弧,乃指正引限,而總數可推年時也。 欲反引安球令之轉同前。惟立象圈,宜先徑過《增力 元》,復識轉球時赤道過子午圈弧因以定其中相去 之年。假如北極高四十度,設大梁十度,在第一舍初 界,太陰離黃道娵訾二十度,距北二度,為照元。火星 近東地平躔大梁六度,距南三度,為《增力元》。必先依 各經緯度,帶二曜於球上,然後令象圈過太陰處所 交赤道點,約為三百五十二度。用本圈與用子午圈同次定住 象圈,移火星與本圈正對,約得赤道交圈點為二十 八度,以所得前後度相減,餘中弧為三十六度,即正 引之限。求反引法亦同。但引限在地平下,必先起南 極,依北極出地度,令黃道第一舍初界之度,正居西 地平。餘法同前。見前第二卷

求引二元應止黃道何度?

因照元漸離初得之象圈,乃更有黃道相應,故任至 某年,亦可求其相應度法。先安球,依本象,令象圈與 照元合,隨查赤道交子午圈度,因之順或逆,取本度 與年數所止限,移至子午圈,必此時交象圈黃道度, 即其年所引照元止限也。如北極高四十度,設壽星 十六度,東出太陽《躔元》枵六度為照元。依去四十二 年之數,復求躔度,因安壽星十六度,於本地平安象 圈於鶉火六度。與元枵對度因後在地平下故得子午圈交赤道一 百一十度。以加四十二度依之,應一百五十二度。交 子午圈,得象圈交鶉尾一十六度。即《娵訾》一十六度。 正對宮度是為照元去四十二年所至限。若照元自居四 角,不必用象圈,依所取年數轉球復居本角黃道度, 即照元所止度。設壽星十六度為照元,而出地平者, 亦即此度,則得地平交赤道二百零一度。令球右轉, 以赤道四十三度至地平,則所并居之大火十九度, 即為照元任取之年後止限。又設增力元,亦居地平 等角,即以同居赤道度減年數之度所止限復移至 地平等角,亦即得黃道交地平等角,為其當年所至 之限。或增力元不正居角,仍用象圈與之交并,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