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民」七人。〈後魏〉《通鑑》:「詔舉逸民盧元、崔綽、李靈。」
邢穎、高允、《游雅》《張偉》
《七愛文粹》:皮日休《七愛詩》:「房杜真相,李晟嘉。」
將,盧鴻《真隱》元。《德秀》《真吏》李白《真放》白。
居易真才
《七王》中興將韓世忠蘄劉光世鄜張俊循。
岳飛「鄂」 ,楊存中,《和》。吳玠,涪,吳璘信。
七從官元符三年,尚書從官除七人,謂之「快活差。」
除「韓忠彥、李清臣、黃履、陸佃、郭知章。」
曾肇龔京
《洛中七交》「歐陽永叔、張堯夫、汝士、尹師、魯洙。」
《楊子聰》、梅聖、《俞堯臣》《張太素》《王幾道》。
七姓十二國:晉、魯、衛、鄭、曹、滕。姬姓。
邾、小邾。曹姓。宋,子姓。齊,姜姓。莒,己姓。
杞。姒姓。薛。任姓。《左傳》襄十一年注云。「實十三國。」
鄭七穆鄭穆公十一子。子然二子。孔三族,己亡子。
羽不為卿,故唯言「七。穆 子罕、公子喜、子展、公孫舍之罕氏。子駟、公子騑、子西、公孫夏、駟氏。」
子國,公子發。子產,公孫僑。國氏。子良,公子。
《去疾》:伯有良霄。「良氏子良孫,子耳子子游,公子偃子大叔游吉,游氏子,游孫,子蟜子子豐。」
子石公孫段,豐氏子「印伯后。」 印段,印氏子。
印孫子張子 ,《左傳》襄二十六年:叔向曰:「鄭七穆罕氏,其後亡者也。子展儉而壹;罕、駟、國良、游、豐、印七人子孫並有才名,世任鄭國之政焉。」
鄭七子子展賦《草蟲》,伯有賦《鶉之賁賁》、子西
賦《黍苗》,子產賦《隰桑》,子大叔賦《野有蔓草》。
印段賦《蟋蟀》,公孫段賦《桑扈》。三十七年,鄭伯享趙武于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產、子大叔、二子石從。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亦以觀七子之志。」
七貴:呂、霍、上官,王,趙、丁、傅, 潘岳。
《西征賦》:「窺七貴於漢廷,疇一姓之或在。」 注:「后,族也。」 庾亮曰:「西京七族。」
七姓:唐高宗詔「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後魏隴西。
《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
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
晉趙郡李楷,先是後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
以寶等為冠
七葉:梁王筠《與諸子書》:「吾門七葉,名德重光爵位。」
相繼,人人有集。王導洽珣,曇首僧虔。
揖筠 ,後漢應四子,有才名。至瑒,七世通顯。應奉至亨,五葉著作。應順子疊 ,疊生郴,郴生奉。
奉生劭。劭弟珣,珣子瑒、璩。
《七業》:晉劉毅有七子,各授一經,一子授太史公。一
子授《漢書》,一門之內,七業俱興。
殷民七族。《左傳》: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
氏、饑氏、終葵氏。七族:衛。
金張七葉珥貂。《左思詩》:「金張七葉珥漢貂。」張世安
子孫相繼,自宣元以來,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十餘人。《金日磾》世名忠孝,七世內侍七世自武至平,功名之世,唯有金氏、張氏。
《七龍》陸微兄弟七人號。「七龍」崔徵兄弟七人號。
七龍
《文中子》七世《文中子家傳》七世,皆有經濟之道,而
位不逢述,著《春秋義統》,元則述,《時變論》,煥述《五經決錄》,虯述《政大論》,彥述《政小論》,傑述
《皇極讜議隆述》《興衰要論》。
「七貴」隋牛弘為吏部尚書,威等參掌選事時人謂。
之《選》。《曹七貴》、牛弘、蘇威,宇文述,張瑾、虞
世基裴蘊裴矩
爭臣七人,《孝經》鄭氏注,三公,左輔,右弼前。
疑後丞
七校,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
射聲虎賁凡八校尉。胡騎不常置,故云「七。」
七學《韓文公表》:「七館、國子、太學、廣文四門。」
律書算
吏部七司:尚書左選,舊審官東院尚書右選,「舊」
審官西院侍郎左選舊流內銓侍郎右選、舊三班院,宋元豐五年,吏部分選有四,并司封
司勳考功為七司
七司馬南屯蒼龍,元武北屯朱爵東。
明朔平宮掖七門,每門七人。
七曹。〈北齊〉《三公府七曹法》,墨田《水鎧集》。
士
七德:《左傳》:「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
安民和眾豐財
「七事」《國語》,楚觀射父曰:「先王之祀,以七事天地。」
民四時之務
七教《家語》孔子曰:「七教者,治民之本,敬老 尊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