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7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革者,所司具實以聞。乃會廷臣條上十六事,皆權倖

所不便者,相與力尼之。帝不能決,下再議。大夏等言: 「事屬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權貴,復令察覈。臣等至愚, 莫知所以。」久之乃得旨,傳奉官疏名以請,幼匠廚役 減月米三斗,增設中官。司禮監覈奏四衛勇士,御馬 監具數以聞,餘悉如議。織造齋醮皆停罷,光祿省浮 費鉅萬計,而勇士虛冒之弊亦大減。制下,舉朝歡悅。 先是,外戚近倖多干恩澤,帝一無所拒,故叢弊。帝亦 深知其害政,奮然欲振之,因時多災異,復宣諭群臣, 令各陳缺失,大夏乃復上數事。

按《江西通志》:「弘治十七年六月,廬山鳴,經三日,雷電 大雨,平地水湧丈餘,蛟四出,石崩數十處。」

武宗正德元年以災異疊見府部科道皆陳言

按《名山藏典謨記》:「正德元年四月,刑科給事中湯禮 敬言:陛下更始之初,災異屢出,旱潦、蝻蝗、星變、天鼓 之類,疊見京邑。近者雷電交作,雨雹雜下,當六陽用 事之時,陰氣與抗,得非邪佞倖用,忠鯁疏遠之應乎? 聞陛下宮中走馬獵射,以為遊樂,群臣有所論列,雖 賜俞允,未見克謹消弭之道。伏願思祖宗基業之大, 念先帝付託之重,講學勤政,去冗禁濫,必矜細行,無 忽小民。左右咸選忠良,起居悉內於正,則中外乂安, 至治可期。」報聞。六月辛酉,雷夜擊西中門柱脊,暴風, 大祀殿、齋宮獸瓦墜,郊壇樹折。劉健、李東陽、謝遷請 禁奢靡,戒玩戲,罷弋獵,以弭災。上曰:「朕將改過焉。」於 是府部、科道諸臣皆陳言劉健摘其要者五事,請省 置坐隅:一曰單騎輕出宮禁,二曰頻幸監局,三曰泛 舟海子,四曰鷹犬彈射,五曰曲納內侍所獻飲食。 按《明國史紀聞》,正德元年四月,林瀚因災異陳十二 事。首曰隆大孝以先天下,言「先帝奄忽上賓,陛下親 承付託,惟任大臣而不改先帝所倚用,立大政而不 易先帝所貽謀,斥遠近習,力體先帝親賢遠佞之方; 不假貴戚,力行先帝割私任公之法;戒飭邊備,常若 先帝不忘敵國;節省財費,常若先帝不忘生靈。事無 鉅細,無內外,惟倣先帝所已行者而力行之,則大孝 之實通於天下矣。」其餘集群議以決大政,改州治以 奉陵寢,崇儉德以裕財用,省虛費以甦軍民,增貢舉 以進人「才,修武備以禦寇盜,省匠役以甦民困,節工 役以省財用,清吏役以革宿弊,清馬政以防欺蔽」,「《大 優客》以廣言路」,皆剴切無忌諱。

按《明外史戴銑傳》:「李光翰,新鄉人,弘治十二年進士, 授南京戶科給事中。正德改元,災異求言,公疏劾太 監苗逵、高鳳、李榮及保國公朱暉,帝不省。徐暹,歷城 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武宗即位,擢南京工科給事中, 正德改元。暹等因災異上言七事,且請斥英國公張 懋、尚書張昇等,撤諸添註內官。明正張瑜、劉文泰用 藥失宜,致誤先帝。太監李興擅伐陵木,新寧伯譚佑、 侍郎李鐩同事不舉之罪,帝下之所司。」按《陸崑傳》: 「崑拜南京御史。武宗即位時,八黨竊柄,朝政日非。崑 偕十三道御史上疏極諫曰:『陛下嗣位以來,天下顒 然望治。乃未幾寵倖奄寺,顛覆典刑。太監馬永成、魏 彬、劉瑾、傅興、羅祥、谷大用輩共為蒙蔽,日事宴遊,上 干天和。災祲疊告。廷臣屢諫,未蒙省納。昨者雷震郊 壇,彗出紫微。夏秋亢旱,江南米價騰貴,京城盜賊橫 行。顧可恣情縱欲,不以顧念乎?伏望側身修行,亟屏 永成輩,以絕禍端。委任大臣,務學親政,以還至治』。」李 熙,上元人。由將樂知縣擢御史。正德元年九月,以災 異偕御史陳十事,請罷「鷹犬射獵,以慎好惡;正中官 張瑜等罪,以彰天討。」斥中官所薦順天巡撫柳應辰, 江西參政王綸,以抑奔競,罷侍郎張元禎、王華、葉贄, 巡撫李進、畢亨、歐信,太僕卿王珩,尚寶少卿祝祥,以 黜不職退按察使李善,參議林沂,知府陳晦等十三 人,以清庶官。他五事不具載。按《李鉞傳》:「鉞除御史, 正德改元」,天鳴星變,偕同官陳數事,論中官李興、甯 謹、苗逵、高鳳等罪,而請斥尚書李孟暘、都督神英,武 宗不能用。按《劉玉傳》,武宗即位甫四月,災異迭見。 玉陳修省六事,出按京畿。中官吳忠奉命選后妃,肆 貪虐,玉奏不問。劉健、謝遷罷,玉馳疏言:「劉瑾等佞倖 小臣,巧戲弄,投陛下一笑,顧讒邪而棄輔臣,此亂危 所自起。今白虹貫日,彗見紫微宮,星搖天王之位,民 窮財殫,所在空虛。陛下不改圖,天下將殆。乞置瑾等 於理,仍留健遷輔政。」不報。玉遂引疾歸。

正德九年,工部主事韓邦靖言:「諸臣因災變陳闕失 者,乞延採。」詔下邦靖錦衣獄,黜為民。

按《名山藏典謨記》:「正德九年六月,工部主事韓邦靖 言,諸臣頃因災變,極陳闕失,未見聽納。前後以言獲 罪者,未蒙召用,乞開延攬採擇之門,以收人心。下錦 衣獄,黜為民。」詔自今言事黜謫者毋敘。

世宗嘉靖元年以災異陳言議行之

按《明外史何孟春傳》:「孟春召拜吏部右侍郎。嘉靖元 年秋,以災異修省,力陳號令失恆,恩澤濫施之弊。尋 陳救災預備策,多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