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7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六卷目錄

 庶徵總部彙考六

  書經洪範

  禮記月令 禮運 昏義

  汲冢周書時訓解

  易緯京房飛候 稽覽圖 川靈圖 通卦驗

  書緯璇璣鈐 考靈曜 中候

  詩緯含神霧

  春秋緯運斗樞 文耀鉤 合誠圖 孔演圖 感精符 潛潭巴

  禮緯稽命徵 含文嘉 斗威儀

  孝經緯援神契 鉤命決 左契 內事

  管子幼官 四時

  史記天官書

  漢書五行志

  淮南子天文訓 時則訓

  劉熙釋名釋天

  許慎說文妖蠥 雜占

  南齊書五行志

庶徵典第六卷

庶徵總部彙考六

《書經》

《洪範》

次八曰「念用庶徵。」

蔡傳庶徵者,推天而徵之人也。《庶徵》曰「念」,所以省驗也。大全朱子曰:八位在艮,木之成數,氣合而形益著矣,故為「庶徵。」庶徵則往來相盪,屈伸相感,而得失休咎之應定矣。

八、庶徵:「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 以其敘,庶草蕃廡。

蔡傳徵,驗也。所驗者非一,故謂之「庶徵。」雨暘燠寒風,各以時至,故曰「時」也。備者,無缺少也。敘者,應節候也。五者備而不失其敘,庶草且蕃廡矣,則其他可知也。雨屬水,暘屬火,燠屬木,寒屬金,風屬土。五行乃生數,自然之序,五事則本乎五行,庶徵則本於五事,其條理次序,相為貫通,有秩然而不可紊亂者也。大全《朱子》曰:「自五行而下,得其道則有眾休之徵,失其道則有眾咎之徵。得失在於身,休咎應於天,匹夫尚然,況人主乎。」

《一極》備凶,《一極》無凶。

蔡傳極備,過多也;極無,過少也。唐孔氏曰:「雨多則澇,雨少則旱。是極備亦凶,極無亦凶。」餘准是。

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曰哲,時燠若;曰謀, 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曰狂,恆雨若;曰僭,恆暘 若;曰豫,恆燠若;曰急,恆寒若;曰蒙,恒風若。

蔡傳狂妄、僭差、豫怠、急迫、蒙昧也。在天為五行,在人則為五事。五事修則休徵各以類應之,五事失則咎徵各以類應之,自然之理也。然必曰「某事得則某休徵應,某事失則某咎徵應」,則亦膠固不通,而不足與語造化之妙矣。大全朱子曰:「《洪範》庶徵,固不是必定。如漢儒之說,必以為有是事。『多雨之徵,必推說道是某時做某事不肅,所以致此。為此必然之說,所以教人難盡信。但古人意思精密,只於五事上體察,是有此理。如王荊公又卻要一齊都不消說感應,只把『若』字做如似字義說了,做譬喻說了,這也不得。荊公固是,也說道此事不足』」驗,然而人主自當謹戒。如漢儒必然之說,固不可,荊公全不相關之說亦不可。古人意思精密,恐後世見未到耳。 人主之行事,與天地相為流通,故行有善惡,則氣各以類而應。然感應之理,非謂行此一事,即有此一應。統而言之,一德修則凡德必修,一氣和則凡氣必和。固不必曰「肅自致雨,無與於」暘乂;自致暘,無與於雨,但德修而氣必和矣。分而言之,則德各有方,氣各有象,肅者《雨》之類,乂者暘之類,求其所以然之故,固各有所當也。咎徵亦然。 李氏杞曰:「休咎之分,皆起於君一念之微。」 西山蔡氏曰:「君即五者之應,以察吾之得失,一事得則五事從,休徵無不應矣。一事失則五事違,咎徵無不」應矣。

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

蔡傳「歲、月、日」,以尊卑為徵也。王者之失,得其徵以歲;卿士之失,得其徵以月;師尹之失,得其徵以日。蓋雨、暘燠、寒、風,五者之休咎有係,一歲之利害有係